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十年来,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感恩奋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刚刚过万亿元门槛到去年底跨过了2万亿元大关,人均GDP从4.2万元增加到8.5万元、居全国第十位,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1
厚植“北疆绿”、增色“中国蓝” 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
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型 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在兴安林海“挂斧停锯” 对重点沙漠“锁边治理”
累计营造林1.22亿亩、种草2.86亿亩
年均防沙治沙1200万亩以上,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全区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
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
沙尘暴天数由每年4.9天减少到0.6天
2
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 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尽显担当
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
电力总装机达到1.56亿千瓦 外送电能力达到7000万千瓦
外送电量连续17年领跑全国
累计生产煤炭98.9亿吨、外运59.3亿吨
发电4.9万亿千瓦时、外送1.8万亿千瓦时
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煤电、煤化工基地
新能源装机达到560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超过1/3
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191亿千瓦时、居全国首位
稀土就地转化率提高到75%以上
包头稀土钢轨为全国近四成的高铁铺上了优质“跑道”
3
种好“塞外粮”、丰盛“中国碗” 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声名远扬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打造形成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和
肉羊、肉牛、马铃薯、葵花籽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产粮上
内蒙古粮食产量连续4年突破700亿斤、排全国第六位
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
养畜上
草食牲畜存栏突破7000万头只
羊肉、牛肉、牛奶、羊绒产量
分别约占全国的1/5、1/10、1/5、1/2
伊利和蒙牛双双挺进全球乳业十强
分别位居第五位和第七位
“名特优新”农畜产品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4
服务双循环、联通内与外 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活力彰显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全面加强区域协作,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全区铁路运营里程
从9400多公里增加到近1.5万公里、居全国第一
新增公路里程4.9万公里
与周边八省区的高等级公路全面打通
民用机场由15个增加到43个
呼包鄂乌和赤峰、通辽等地
已经融入首都2.5小时“通勤圈”
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2.9万亿元
占全区投资的比重由26.8%提高到43.5%
对外开放口岸由12个增至20个
过境中欧班列
由2013年的3列增加到去年的6100多列
始发中欧班列
由2016年的30多列增加到去年的300多列
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
进出境中欧班列均累计突破万列大关
边境陆路口岸货运总量居全国首位
5
守好“北大门”、建好“护城河” 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稳固
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持续建强“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边防管控力量体系,以联合党建打造功能型党支部、夯实联防联控和双拥共建基础,探索推行草原110、戍边警务室、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有效做法,构建起了稳边固边的“天罗地网”。
深入推进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
全区12个盟市
全部纳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由90.6%提高到98.4%
6
由衷感党恩、坚决听党话 “模范自治区”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深入发展,各族干部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圆了全面小康梦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00元增加到34108元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5.3平方米和32.8平方米
比2012年增加了5.4平方米和7.9平方米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7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0%
百人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市和浙江省
主要社会保障标准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7
抓从严治党、促自我革命 政治生态加快净化修复
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惩贪治腐,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紧紧扭住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倒查20年”
着力铲除污染政治生态的最大“毒瘤”
截至目前共查处涉煤腐败案件789件、1163人
其中厅局级干部73人、县处级干部286人
挽回国有资产损失608亿元,清收煤炭资源299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