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开启崭新“氢纪元”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战略定位,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借此东风,内蒙古也在今年春天相继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而且去年已经开始了第一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这标志着内蒙古氢能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论坛指出,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多重要求下,高质量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既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的一项重大责任,也是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一个重大机遇。
发展氢能产业,内蒙古绿电优势、电网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突出,全区绿氢化工需求、重卡替代需求、全氢冶炼需求大,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巨大的应用场景。除了替代传统能源燃料,内蒙古正在致力创造氢能替代传统工业原料的全新场景,这种变革将会推动工业产业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开启一个崭新的“氢纪元”。
内蒙古将围绕“四个突出”全力培育壮大氢能产业,突出全产业链发展,统筹推进上游的科研创新和装备制造,中游的新能源发电制氢,下游的绿氨、绿甲醇制备和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应用;突出市场主导,不搞政府补贴,在市场化运行中统一行业标准、运营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鼓励企业以联盟为主体共建共赢、互动互促;突出要素本地化,推行本地采购、本地融资、本地服务和本地科研,支持企业将区域、功能、研发等总部落户内蒙古;突出金融支持,采取市场+技术+资本、融资+融智等方式,为氢能产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对氢能融资业务快报、快审、快贷,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氢能企业安心投入研发、扩大生产,推动氢能产业链企业上市,加快进入资本市场,在祖国北方打造一个氢能投资新蓝海、产业发展新高地。
聚焦氢能 共谋零碳新蓝海
自治区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最新的风光资源排查情况看,内蒙古风能资源约占全国风能资源总量的57%,太阳能资源约占全国太阳能资源总量的21%。除已开发并网、在建和已批复待开发的资源外,考虑生态红线、土地资源和草原等约束性条件,重点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布局新能源项目开发,新能源技术可开发量还有10亿千瓦左右。
聚焦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论坛邀请的各界嘉宾共策氢能产业发展新动能,共研氢能产业发展新模式,共享氢能产业发展新实践。
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表示,内蒙古风光资源富集,制氢潜力巨大,氢能应用场景丰富,而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并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配套一系列优惠政策,诸多有利因素将使得内蒙古发展氢能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洪斌表示:“内蒙古发展氢能产业,拥有资源、应用场景以及相关产业政策配套的多重优势。随着集团公司和内蒙古在新能源产业开发的合作,我们在内蒙古布局的项目会越来越多,我们非常有信心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相关企业共同打造内蒙古氢能产业新高地。”
三峡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首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以实际行动支持内蒙古的氢能产业发展。8月24日,三峡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内蒙古成立三峡陆上新能源总部,大力推进新能源创新项目。
中煤集团所属的全资子公司——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也紧抓机遇,在绿氢产业发展上谋划了新蓝图。该公司总经理邢亚军介绍,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拥有灰氢的全部产业链,氢能源产业在内蒙古名列前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氢能发展规划,目前该企业正在开展10万吨/年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示范项目前期申报工作,迈出了灰氢产业向绿氢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他分析,尽管目前内蒙古的绿氢产业还在起步阶段,但前景非常广阔,企业在10万吨/年液态阳光项目实施的同时,正在积极筹备100万吨/年液态阳光基地项目,届时每年可储存60亿kWh绿电、20万吨绿氢,同时减排二氧化碳450万吨,助力自治区内高碳排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宇介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电解水制氢(氧)技术的国家科研单位,拥有多项氢能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有单机产氢量世界最大的制氢装置生产线,承担了全部三个冬奥会的制氢项目,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氢能产业的基础。目前,研究所与内蒙古合作紧密,风电资源、冶金、石化等项目分别落地包头、鄂尔多斯等地。下一步,希望实现制氢装备在内蒙古的本地化,实现更贴近绿氢生产的应用场景,从而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助力内蒙古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对内蒙古发展氢能产业的积极反应,自治区给予热情回应。“这次论坛,集聚了众多氢能产业链上的企业,每一家企业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所有这些珍珠串联成链,共同营造氢能的良好生态,共同打造完备的氢能产业链,在新格局下推动氢能产业实现大发展。内蒙古将一如既往为氢能产业的相关企业提供一流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在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方面进行更多有益探索。衷心希望大家把更多氢能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先进商业模式、重大产业布局在内蒙古,转化为实现科技创新、加快动能转换、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大动力。”自治区能源局局长王金豹说。
金融赋能 助力发展新高地
氢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论坛上,中国银行副行长王志恒表示,氢能作为我国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赋能绿色金融发展,全力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发展氢能源等绿色产业优势得天独厚。中国银行将从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充分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提供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将更多资源配置到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产业,与自治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携手并肩,共谋零碳新蓝海,共寻转型新方向,共享发展新成果,以金融助力内蒙古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2021年,中国银行出台了《“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截至2021年末,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4万亿元,协助客户在境内发行绿色债券1294亿元,承销667亿元,在银行间市场排名第一,牵头支持了全球最大、国内首个万吨级的光伏制绿氢项目——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工程项目,年绿氢设计产能达2万吨。
“发展绿色氢能 共创低碳生活”。此次论坛的举办,既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及“两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的务实举措,也是政银企深化合作、携手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内蒙古营造氢能良好生态、大力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打造完备的氢能产业链、加快全区氢能产业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本届论坛相呼应,8月28日上午,全区8个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在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集中开工,预计于2023年6月投产,全部投产后每年可生产绿氢7.2万吨。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