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敖汉小米:产业链上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高慧

  金秋八月,走进敖汉旗惠隆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石碾子加工车间,重达200斤的石碾在电机带动下,在石磨盘上匀速缓缓转动碾压着谷子,传统的加工工艺,与隔壁运行的现代化小米锅巴流水线相映成趣。

  “新上的石碾子加工生产线,低速低温不破坏小米外层的营养成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小米原生态的口感和营养。”合作社理事长王国军介绍,合作社现有9条加工生产线,采用现代化加工工艺及传统加工方式相结合,生产有机小米、石碾子系列面粉、小米锅巴、小米酥等产品20余种。目前合作社正在研发生产有机杂粮代餐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燕山山脉东段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这里日照丰富,昼夜温差大,积温有效性高,土壤中含有丰富均衡的有机质、铁磷等矿物质,是世界公认的蒙东辽西地区最适宜优质黍粟生长的黄金地带。粟即谷子,谷子脱壳即是金黄色的小米。200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了1500多粒碳化粟和黍的籽粒,呈人工栽培形态,这奠定了敖汉旗在全球范围内作为旱作农业起源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因此这里也被称为“世界小米之乡”。

  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是“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谷子年产量在6亿斤以上,原粮产值在18亿元以上。在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今天敖汉旗的谷地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承几千年的原始农业的影子。

  “现在我们的种植基地依旧采用传统农耕方式种植,生产过程中严格采取有机农业的种植标准,所用种子全部由合作社自繁,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完全按照作物自然规律生长,这样生长周期虽然较长,但它能吸收更多的养分。” 王国军说。

  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了敖汉小米的产品内涵,也成为当地小米产业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年来,敖汉旗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名片,大力发展小米产业,打造“敖汉小米”区域公用品牌。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敖汉小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7年,“敖汉小米”获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敖汉小米”入选首批全国“一县一品”品牌农产品;2019年敖汉小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评估价值113.53亿元……从2014年到2021年,敖汉旗连续举办了八届“世界小米大会”,彰显了敖汉旗全力推进小米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了我们当地这些企业品牌的发展,目前我们合作社孟克河牌系列产品不仅畅销本地市场,还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同时入驻天猫、淘宝等多家网络商城,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王国军说。

  为全方位提升当地小米品牌知名度,敖汉旗进一步推进农旅融合,建设了中国小米博物馆、旱作农业主题公园、世界谷种研发基地、农耕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创办了农业文化遗产主题餐厅、小米饭农家院,开发了小米旅游产品,积极打造康养产业。

  “10年间,我们敖汉小米不断延长产业链,从科学种植到标准化精深加工,从打造品牌到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和发展好‘敖汉小米’这一品牌,发挥品牌效应,让更多的农民增收、企业盈利。” 敖汉旗农业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小米院士工作站负责人徐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区域新闻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优化投资结构,内蒙古砥砺前行
◎看经观潮
八面来风
​强化防汛措施 确保运输安全
敖汉小米:产业链上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