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停得下 守得住 闯得赢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七年绿意更浓
  □本报记者 赵文萃 兰天 许莹

  “顺山倒喽……”还记得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喊出最后一声伐木号子的王铁昌吗?

  时光倒回至2015年3月31日11点06分,伴随着伐木工人王铁昌高亢有力的伐木号子,一棵兴安落叶松轰然倒地。2015年4月1日起,有着63年木材采伐历史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转眼间7年过去了,曾经的伐木工人王铁昌还好吗?停伐后,王铁昌和工友们在干些什么?那片林子更绿了吗?……带着这些问题,8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根河森工公司乌力库玛林场的停伐纪念基地,见到了王铁昌,也见到了他砍伐的“最后一棵树”。

  停得下  从“砍树人”变“看树人”

  初秋的林子里泛起丝丝凉意,夕阳的余晖透过浓密的枝叶洒在停伐纪念碑上。站在自己伐倒的最后一棵树前,王铁昌很是感慨:“一晃7年了,我经常会来这里看看,每次来,心情都不一样”。

  “说实话,当初我和工友得知停伐的消息后,脑海里也有过‘不伐树以后干啥’的想法,经历过一阵迷茫期。”今年54岁的王铁昌是根河森工公司约安里林场职工,1988年从父亲手里接过油锯,一直在采伐一线工作,他和助手一年最多采伐过2万多立方米木材,因此得到“万米采伐能手”的称号。采伐工作除了艰辛,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的伐木生涯给王铁昌的身体带来了大大小小的伤痛,最严重的一次是两根肋骨骨折。

  2015年4月1日起,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进入转型保护发展新阶段。“停伐后,公司很快把我们调整到森林综合抚育、种苗培育、造林管护、森林防火的岗位上,我前半辈子一直在伐树,后半辈子要尽力把以前伐掉的树给补回来,就加入到了植树造林的队伍中。”王铁昌说。

  据统计,从1952年开发建设到2015年停伐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多立方米,上缴利税20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4倍,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停伐后,采伐工队全部撤下,4331台套采伐设备全部封存。内蒙古森工集团将16510名木材生产战线职工依据年龄结构、专业技术特点等进行安置,充实到森林防火、管护、经营队伍和后勤服务单位。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确保职工就业和收入稳定。数万名伐木工人放下斧锯,浩浩荡荡地加入到生态保护建设和林区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力军”中。

  “我所在的小工队一年至少植树1700多亩,一亩地可以植五六十株,最多的能达到120株。”如今,王铁昌已从“伐木能手”变成了“造林能手”。“我们夏天植树,冬天抚育。一边植树,一边研究怎么保证成活率。粗略估算,这7年我们小工队栽植的各类树木有84万多株。”

  守得住  严守生态红线筑牢“绿色长城”

  大兴安岭和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的两大肺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集中连片、以天然林为主的林区,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57%的天然林面积、64%的森林蓄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重要性可见一斑。

  守护绿水青山,是务林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追求。开发建设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长期坚持“植树造林的面积要超过采伐面积”的方针和“边采边育、采育结合”“左手砍树、右手栽树”等工作方法,累计完成人工更新造林2000余万亩,创造了阿尔山、库都尔两处“百万亩人工林”基地。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分别由开发初期的636.51万公顷、6.62亿立方米、60.1%,提高到837万公顷、10.33亿立方米和78.39%,相当于70年再造了一个大兴安岭。

  停伐后,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全面遏制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坚持“投重兵、打小火、当日灭”的扑救理念、实施生态移居工程、完善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一系列举措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区域绿化、干旱阳坡等生态脆弱区造林、退耕还林地块林药间作、科学实施病虫害防治……务林人因地制宜,“见缝插绿”。7年间,累计完成森林抚育2901.9万亩、人工造林18.06万亩、植被恢复16.83万亩、退耕还林25.51万亩。森林资源年增长量达1200万立方米以上。

  “双碳”目标明确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同期森林蓄积量可力争增加到6亿立方米,能够承担并完成10%的任务,这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底气。

  经过休养生息,这片林海绿意更浓。王铁昌对记者说:“就拿我伐倒的最后一棵树来说,现在旁边仍然在生长的树明显比它粗了好几圈。现在我们上山植树经常能碰见狍子、鹿、棒鸡,有时还能看见狼、熊、猞猁的活动踪迹。”按照政策,王铁昌再有两年就能办理退休,他说:“只要林区需要我,我就还会守好这片林子,把树继续种下去!”

  闯得赢  在高质量发展中勇蹚转型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的同时,努力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走出了一条建设生态屏障与富民兴林强企相融合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停伐前,根河森工公司就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对接市场、加大宣传推介。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种苗绿化、路桥施工、特色养殖等产业已初具规模。2021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实现旅游总产值336.8万元;实现苗木销售收入713.6万元;筑路产业实现产值516万元;提高育苗质量,通过“千亩绿化种苗培育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验收;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中草药种植、畜禽养殖和林果采集,林下经济总产值达590万余元;推动线上线下平台建设,拓宽林区绿色产品销售渠道……产业多了,王铁昌和工友们的日子过得更美了,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内蒙古森工集团坐拥价值千亿的“绿色碳库”,森林碳储总量约为17.2亿吨。经中国林科院专家测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达6160亿元,其中“绿色碳库”总价值量为1071.75亿元。按照森林蓄积年增长2500万立方米,保守估算每年可增加固碳4500多万吨。

  201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在绰尔、乌尔旗汗、根河、克一河、满归、金河6个林业局进行碳汇项目试点,2017年完成第一笔40万元林业碳汇交易,2021年注册成立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年内挂牌交易碳汇产品8笔。截至目前,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超过3511万元,林业碳汇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走在了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前列。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内蒙古森工集团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承担起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夯实生态根基的重大使命,实施好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万里绿色长城”;加快融入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发展大局;打造世界地标性国际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独具北疆特色的森林康养综合体;形成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建设全国最大的碳汇储备基地和碳汇项目储备区;构建更加成熟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富有活力、效率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努力走出一条效益更好、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转型发展新路。

  采访结束时,夕阳金色的光芒铺满了整个林场。放眼望去,高大笔直的樟子松、伟岸挺拔的落叶松、色彩斑斓的白桦树……郁郁葱葱,无言耸立,这是几代务林人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出的茫茫林海。停下来,意味着更好地保护。转型发展,带给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和务林人新的生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该保护的保护好,该利用的利用好,该开发的开发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在用实际行动向时代作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步履铿锵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七年绿意更浓
~~~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刘艳福:~~~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文件
习近平致电祝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登基
导读
逐“绿”前行 向“新”出发
停得下 守得住 闯得赢
“四轮驱动”推进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集中整治
像守阵地一样坚守岗位
“水生态”盘活富民“水经济”
这里水光潋滟百鸟翩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