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静: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

白静在认真研究案件。
  □本报记者  郝佳丽

  “咱们支部所在的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都关系到老百姓的权益保护,大家一定要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近日,在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第六党支部组织的“走在前、作表率,我为二十大作贡献”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支部书记白静的一番话引发大家共鸣。

  白静,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八检察部主任,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模范检察官、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一项项荣誉见证着她的成长之路。

  始于热爱,忠于初心。2010年,白静考入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被分到民事行政检察处,一个她之前从未听说过的部门。每天面对不服生效判决、来检察院申请抗诉的人员,对于初入检察系统的她来说,是一种挑战和磨砺。

  越是艰难越有斗志。白静靠着一股不服输、不畏难的执着精神,从一个检察新人迅速成长为“全国民事行政检察业务能手”。

  一个案例催生一个专利。时间拉回到2016年,公益诉讼制度试点之初,白静在承办一起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件时,发现涉案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一旦提起诉讼,对企业股价和生产经营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它的生存发展还关系到近5000名职工的饭碗。

  如果当时机械办案,也许官司赢了,但企业停产、职工失业,关联企业经营也会受到影响。她没有这么做,而是多次深入调查。了解到企业本身具备整改能力后,白静在启动公益诉讼相关程序的同时,向企业负责人耐心讲解污染环境的法律及政策规定,建议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随后,该企业先后投入近两亿元实施技术改造,最终达到环保合格标准。

  “虽然当了一次被告,但检察官在办案的同时,还能兼顾到企业生存、职工就业等问题,让我深受感动,投入再多钱也值得。”在后期案件回访时,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

  ■下转第4版  ■上接第2版 

  白静办理这起案件探索出的“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模式,得到了上级检察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推广,这起案件入选全国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从事检察工作多年来,尽管加班是工作常态,可白静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坚持把每一件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小案”,都当作大事来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2013年,白静办理了一起拆迁补偿合同纠纷,申诉人一方是两位年近70岁的退休老人。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导致诉讼失败。白静查阅大量资料,掌握案件详细情况后,向两位老人耐心释法说理,又把申请法律援助的方式、程序以及联系电话详细地写在纸上交给老人。几个月后,老人重新起诉至法院,获得胜诉。老人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她,虽然老伴一直在住院,也念念不忘要感谢她。

  在众多人的感激中,白静最难忘的是多年前临近年关的一个电话。

  “案子你们虽然没支持,我们也感谢你做的工作,法律有法律的规定,我们信服。听了你的话,我们今后要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在此,给您拜个早年。”一个群体申诉案件代表打来的电话,让她至今感动不已。

  这位案件代表口中的案子,是一起因企业转制买断工龄引发的近百人劳动争议纠纷案。虽然这起案件不符合检察监督条件,检察院不予支持监督申请,但是白静耐心细致地接待众多申请人,不厌其烦地释法说理,最终让这起案件在检察环节实现息诉罢访。

  “那一刻,我再一次强烈感受到身为检察官的成就感和使命感。”白静说,法律是冰冷的,但司法者应当有温度。只要他们多做一点努力,老百姓就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白静是我们的榜样,她的敬业精神感染着我,有时遇到太多卷宗想要懈怠一下,但看到她专注工作的样子,我只有更努力才行。”白静的同事屈洁说。

  多年来,白静带领团队不断攻坚,让昔日“贮灰场”变成了公益诉讼生态主题公园;办理的案件创造了多个全区首例:首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典型案例、首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得知自己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我心情特别激动,同时也感到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白静说,她将认真履行党代表的职责和使命,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广告
自治区省军级领导和首府各族各界代表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国务院安委会派出综合督导检查组 对我区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回头看”
自治区总工会召开十一届五次全委会议
内蒙古新能源领域产生首家上市企业
在缅怀中砥砺前行
祝福祖国
白静: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
交通运输厅加速推进分类处置确保解决一个盘活一个
亮丽内蒙古是如何精彩呈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