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写在赤峰市各族干部群众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
松山区临潢家园民族融合小课桌进行手工创作。
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护林员柴东旭正在察看林木长势。孟和朝鲁 摄
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向村民们了解中草药材种植。
赤峰博物馆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多次获得“全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优秀案例”。
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夫妇与远在外地的儿子视频通话。
  □魏那  石铁鑫

  当历史的车轮驰骋于壮阔新程,当时光的列车穿梭在金秋草原,400多万赤峰儿女正同全国、全区人民一道喜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正以赶考心态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壮美画卷徐徐铺展。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回眸与眺望,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同赤峰代表讨论交流,到2019年盛夏亲临赤峰考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再到对赤峰具体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对赤峰的关怀与牵挂,始终令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将继续激励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描绘更加精彩的赤峰新画卷。

  增添民族团结亮色

  “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

  “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

  赤峰人民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赤峰市民族团结工作的谆谆教诲。

  赤峰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4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片热土上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做好民族工作极端重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和“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总要求,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校(行政学院)必学必修内容,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坚决守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将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明确写入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推出民族团结进步“一家亲”党建联合体和“城市民族综合服务体”工作模式,打造102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和6条精品观学路线,培育“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社区”“城市乌兰牧骑小分队”等特色品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

  坚持开展常态化、全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合作举办专题培训班10期,开展教育培训宣讲5000场以上,累计培训140余万人次;积极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巡回宣讲、“国家的孩子”采访报道活动,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在各族群众心中深深扎根。

  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先后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交流联谊活动和“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等主题实践活动1950余场次,做到全市青少年群体全覆盖、全知晓、全参与,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薪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坚持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在各级媒体播放刊发主题公益广告、宣传片、专题报道和专版文章6900余篇(条),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宣教体系,推动全社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市202个集体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79名个人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个单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2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赤峰人民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赤峰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深情寄语。

  赤峰地处蒙冀辽三省区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关乎华北、东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同时,众多的人口、欠发达的市情又决定着赤峰具有十分迫切的发展需求。因此,正确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既是必然要求、更是必然选择。

  赤峰市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着眼生态系统多样而脆弱的实际,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的刚性约束,使绿色更加成为赤峰的鲜明底色。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天然林、草原保护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近三年完成造林种草1018.7万亩、退化林分改造42.1万亩、退化草原修复51.2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35.8%和62.6%。

  ——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专项治理工程,加强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实施老哈河、西拉沐沦河、阴河、达里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赤峰市中心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 348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5.3%;全市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9.2%,超过自治区下达年度目标要求8.4个百分点,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大控肥、控药、控膜力度,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土壤环境保持总体稳定。

  赤峰市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高碳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

  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创新实施“飞地经济”政策,推动入园的传统产业加快延链补链、转型升级,百万吨铜优势产能业已形成,百亿级生物医药、百亿级新型化工、千亿级金属加工、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双百双千”基地初见雏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赤峰商贸服务物流园区、松山信息科技产业园等板块已成规模,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等一大批科创平台正有力推进,带动赤峰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家,科技创新平台载体281个。

  今年,远景零碳绿氢一期、华能巴林右旗20万千瓦高比例储能+生态修复风电、保绿资环年处理200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等一批绿色、环保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开工,将为赤峰绿色转型和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兴则文明兴。今天的赤峰,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格局和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增添新的绿意。

  坚守为人民服务本色

  “你的邀请我一直记在心上,今天我履约而来,就是要实地看看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

  赤峰人民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赤峰人民的真挚牵挂。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使然、使命所向。作为自治区第一人口大市,为创造赤峰人民更加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既是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的有力号召,也是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的孜孜追求。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在改善民生的进程中,留下了火热的为民情怀,绽放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46.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个国贫县、2个区贫县全部摘帽,如今,赤峰市早已与全国、全区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正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协同推进“五大振兴”。以产业振兴为引领,近三年投入产业帮扶资金81.9亿元,实施产业项目4448个。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2.9万名易返贫致贫人口纳入监测范围、落实帮扶措施。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值得骄傲的是,赤峰市代表自治区顺利通过了国家2021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评估、第三方评估和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赤峰市成为自治区唯一入选2021年度中国扶贫发展中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城市。

  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近三年民生领域支出累计达到1260.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8%。全力做好稳定就业和居民增收工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高于经济增速,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近几年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实施基础教育补短板和农村牧区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新改扩建各类学校105所、新增学位6.6万个。深入推进健康赤峰建设,新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35个,市医院新城分院、市传染病防治医院、市中蒙医院等一大批医疗机构开工建设或建成投用。全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京赤高铁、赤峰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工程相继投用,交通、能源、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一枝一叶总关情。身边变化的日新月异、“急难愁盼”的有效破解,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看得见、摸得着,也使赤峰更加宜居宜业。

  提升文化强市成色

  “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

  赤峰人民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赤峰文化事业的殷切关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拥有8000年厚重人文底蕴的赤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蕴藏着诸多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饱含着中华民族交流交融、多元一体的生动故事,如何保护好、利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赤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历史文化传承工作。去年10月,武安州辽塔保护修缮项目通过初步验收。这座历经千年历史沧桑的宏伟建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随后,在中央、自治区的悉心指导下,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第一时间作出安排,加大保护修缮力度,系统解决了武安州辽塔结构安全和塔檐、塔身、塔台病害问题,让辽塔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得以真实、完整地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

  “加大对红山文化遗址、辽上京和祖陵等遗址考古发掘保护和申遗工作力度,做好全域文物保护工作”。在赤峰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上,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被列为今后五年主要任务的一部分,彰显出市委打造文化强市的坚定决心。

  今年6月,充分融入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的赤峰博物馆南馆投入试运营,实现立体式查看文物信息、全息投影观赏玉器制作工艺、VR体验历史场景。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场“文化大餐”。

  今年7月,市委书记万超岐带队到辽宁省朝阳市进行对接,进一步深化两地共同推进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

  今年8月,赤峰市第十五届红山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再一次展现出赤峰悠久历史文化的独特神韵……

  如果说一场场文化盛宴令人震撼无比,那么一道道群众身边的文化“小吃”则让人回味无穷。赤峰市坚持用中华文化浸润民族团结,着力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体现时代特点、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的艺术作品、文化活动。近年来,赤峰市创作了《忠诚》《良心》《牧民永远歌唱中国共产党》等一大批话剧、歌舞佳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精神,制定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乌兰牧骑品牌建设,打造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组织中华文化进基层活动,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更加热爱、更加自豪、更加自信。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赤峰市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赤峰各族儿女将把对人民领袖的坚决拥护与衷心爱戴,转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彰显赤峰担当、作出赤峰贡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赤峰日报社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写在赤峰市各族干部群众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赤峰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8版:出彩
牢记嘱托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