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维度。
十年来,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鄂尔多斯乐章愈发高亢,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个瞬间都值得铭记。转型,是乐章里最动人的旋律。
十年来,鄂尔多斯市上下踔厉奋发、攻坚克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耕产业布局,加强对外开放,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攻坚新能源领域、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升级改造步伐、推动降能耗提能效,人才效应凸显、科技转化提速,鄂尔多斯不断以转型铺陈发展的亮色、用绿色增添幸福成色。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见闻一:
东胜区绿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充满现代气息的电动重卡有序停放,“正面吊”伸出吊臂,抓起车上的空厢后再将一只装满煤炭的重厢放在拖挂上,整个装卸过程看不见有煤渣粉尘散落。
“以投运1万辆新能源重卡运行10万公里测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2万吨,还可以减少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绿动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峰介绍。
新能源智慧陆港,最大程度应用绿电,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22年4月,在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该产业园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创新支柱打造。产业园内的风机、光伏、储能与智能物联网协同形成清洁、稳定、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电池生产提供100%零碳能源供给。光伏行业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的电池工厂项目和鄂尔多斯·美锦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也同样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视线来到产业链下游——在上汽红岩鄂尔多斯新能源重卡基地,最新推出的第六代新能源重卡还冒着热乎气儿。对比燃油重卡,新能源重卡具有动力强劲、经济性高、操作轻便、续驶里程长等优势。
未来,鄂尔多斯将以新能源智慧陆港这样的新应用场景为支点,通过扩大新能源重卡、绿电广泛应用场景,带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消纳,推动整车生产、三电配套、高端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链延伸,撬动能源数据、碳汇交易结算、智慧物流等下游产业发展壮大。
医药“智造”走向世界
见闻二:
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意葱茏,鄂尔多斯市尚德艾康药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
董事长张晓清是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在外打拼时,他结识了两位海归博士——王鹏和陈悦。他们共同创立了天津尚德药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在山玉兰的根皮中发现并提取出对肿瘤干细胞具有选择性杀灭作用的有效成分小白菊内酯。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结构改进,成功创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结构小分子化合物ACT001。公司要在国内扩大研发与中试基地时,张晓清主动请缨对接项目,成功把项目“引”回家乡。
经过几年的前期建设、实验钻研、科技突破,2022年4月8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在鄂尔多斯市正式投产。
鄂尔多斯医药制造业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特色鲜明且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的产业体系,尤其是中成药、化学原料药、生物药等行业具备了做大做强的产业基础。
得益于优质的投资环境,众多高质量创新型项目已落户鄂尔多斯。华洲药业年产36000吨医药化工中间体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产值将达19亿元;尚德艾康药业成功研制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ACT001临床试验结束正式上市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华润三九中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进中(蒙)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药材产业基地、“药光互补”基地以及中(蒙)医药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建设,打造鄂尔多斯新能源+中药材复合产业发展示范项目。
鄂尔多斯生物医药产业日渐崛起,医药“智造”起步走向世界。
“碳”路未来
见闻三:
推开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的大门,年轻的研究员们倾情投入到“双碳”科技创新工作中。
王龙、孔祥辉、李瑞平,都是研究院的项目工程师。参与课题研究、推动项目落地、促进成果转化等是他们工作的日常。
王龙和同事们走过深圳、广州,到过南京、西安等地。“这些城市高校、院所、企业的先进技术,能不能为我们所用?”王龙一直在思考。
比如,他们在西安交通大学调研时,王龙被郭烈锦院士团队的超临界水蒸煤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深深吸引。利用这项技术,煤不仅不用燃烧,而且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用CCUS技术捕集起来再作他用,能耗、煤耗、成本全部都能降下来。
他们一回来,就向20多家火电企业推广,并通过政府协调,寻找合适应用场景并进行中试放大,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李瑞平也在路上。从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的前期调研,到找市场、找合作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这个项目已经成功落地。
孔祥辉带我们参观了鄂尔多斯“双碳”赋能应用场景展示中心。
5个区域13个模块都植入了“双碳”理念,打开方式都不一样。这是全国首个“双碳”主题全数字化展示体验中心,仅用了2个月时间便顺利竣工。
从世界到中国,从国家到自治区,再到鄂尔多斯,关于“双碳”的各种“知识点”,孔祥辉都一一操作,讲解得很详细。
在核心区域,我们体验了“2060年鄂尔多斯人的一天”。从工厂到农田,从城市街道到市民的家,氢能汽车、氢能列车、库布其沙漠“风光”等等,都令人心驰神往。
如何在现有的状态下,“碳”出一条发展新路径来?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全景链接: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十年来,鄂尔多斯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首次突破5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826.9亿元。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在蒙苏经济开发区强势崛起,远景科技、隆基绿能、美锦国鸿、上汽红岩、上海捷氢、华友钴业等头部企业入驻,“风光氢储车”绿色产业链发展图景正在展开。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首次入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城市。
绿色发展行稳致远。煤炭产业“绿色”转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由2012年的65.8%提高至2021年的69.9%,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21%。不断延伸煤的产业链,推进煤发电行业绿色化、煤制气行业规模化、煤制油行业现代化,煤制烯烃、煤基新材料、煤制精细化学品等高端产品陆续投产,实现“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转变。非煤能源“绿色”起航。2021年全市生产天然气26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截至2021年底,全市电力装机容量2944.8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13.8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287.3万千瓦、风电装机44.5万千瓦、水电装机76万千瓦、生物质装机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成为拉动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经贸交流互融互通。十年来,全市全面加强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出口以汽车、羊绒及制品、电子产品和化工产品为主,进口以机械设备、原绒为主的对外贸易格局。2017年,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获批成立,跨境电商贸易成长壮大。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4.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3.8亿美元。区域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及呼包鄂乌一体化已全面铺开、顺利推进。
(本版图片由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