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密植高产”通辽模式引领东北玉米产区增产新风向

  本报通辽10月29日电  (记者  鲍庆胜)10月13日至22日,经国家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的实测,通辽玉米三次刷新东北春玉米产区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其中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1.35万亩玉米,平均单产1087.93公斤;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千亩示范区平均单产1227.58公斤,创造东北春玉米产区千亩单产纪录。

  “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高产,靠的是‘密植高产’这个先进技术。”通辽市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马忠臣说。该合作社从2018年起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对接,在通辽市率先采用“密植高产”种植技术,成为实施这项新技术的首例种植大户。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密植高产”技术每亩要多种2000株左右的玉米,所筛选的品种成熟后含水量少,秋收时利用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具有效率高、省工省时等优点,省去了晾晒、脱粒等环节,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汇民盛丰合作社采用新技术后,产量逐年递增,第一年亩增产就达到200公斤以上,农民增加收入20%以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通辽市位于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为深入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该市不断在破解玉米增产瓶颈上下功夫。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建立了10个核心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由选用耐密抗倒品种、大小垄种植、精细整地、导航播种、合理密植、滴水出苗、化学调控、水肥一体化、病虫草综合防治、籽粒直收等关键技术集成的“密植高产”技术模式。目前,示范面积达100万亩,带动300万亩土地实施玉米密植技术,预计今年能为该市玉米增产8至10亿斤。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资深首席专家李少坤说:“实测结果表明,‘密植高产’通辽模式已经形成,标志着这项技术模式在通辽首先开始大面积的推广。作为目前全国粮食作物里增产最大的一个技术模式,非常适合包括内蒙古东部4个盟市在内的能补充灌溉条件的上亿亩东北玉米产区推广,将大幅提高这些地区的玉米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文件
   第04版:国内新闻·广告
党的二十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在京首发
争做乡村振兴“领头羊”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当好落实二十大精神“螺丝钉”
“密植高产”通辽模式引领东北玉米产区增产新风向
天鹅戏水
突泉县:“一企一策” 停产企业重焕生机
呼和浩特市指定“黄码医院”保障群众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