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是在“两个结合”中实现一次次理论创新的历史

  “六个必须坚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

  □马一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通过中国化时代化推进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不是教义,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通过中国化时代化推进的,中国化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从空间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生机勃勃,从时间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传入中国,从那时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不断发展、落地生根。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论新阶段》报告中首次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他说:“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中国与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突出了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是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一次次理论创新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什么是中国具体实际呢?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要科学认识中国当代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二是要聚焦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三是着力解决矛盾中的根本问题,如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彰显中国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精神;二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三是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内容和观点,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在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进方向。这是立足中国实践、扎根中国大地,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原创性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遵循,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生动地呈现在世界上,让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充满生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巨大,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真理的力量。

  全面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就是为人类求得解放,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做到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是为民谋幸福、为民办实事;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历史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立足于中国实际独立自主地解决各类问题;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始终明确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就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拓展认识,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增强问题意识,着眼于现实,才能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方法,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的发展绝不能孤立于世界历史之外存在,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趋势不可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也不可逆转,这就意味着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势必走到世界舞台中心,胸怀天下既是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实力和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站在真理和道义上应有的担当。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生态环保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社会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影像力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责任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