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历史中唤醒千年沉睡都城

辽上京乾德门遗址保护展示。
辽代契丹大字、小字银币。
辽上京西山坡出土的泥塑像。
辽上京博物馆。
  辽上京遗址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郊,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早期都城,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更迭、风雨洗礼,雄伟壮观的都城虽然不复存在,但站在这里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盛世繁华。

  辽上京遗址作为我国目前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海内外学者视辽上京遗址为古代都城中“失落的瑰宝”。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更离不开文物发掘保护利用工作。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文物局和赤峰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紧握以辽上京遗址为核心的大遗址保护工作“接力棒”,一届接着一届扎实推进大遗址保护和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工作。

  2022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19家上榜,辽上京遗址位列其中,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被国家文物局命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一代名都辽上京 北方草原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带领契丹八部经过20年的艰苦征战,统一了草原各部。“契丹”国成立,后改为“大辽”,建元神册。

  公元918年,耶律阿保机下诏取“天梯、蒙国、别鲁等三山之势”,选定“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之地建都。辽上京临潢府变成了辽时期营建最早的一座都城。城址平面略呈“日”字形,由位于北部的皇城和位于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双城制的平面布局,也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的一种新模式。

  经过数年的营造,辽上京的城郭宫室之制趋于完备,先后建起开皇、宣政、安德、五銮四大殿及太祖庙、天雄寺等庙宇。扩建后的上京城,一派祥和大气的景象,雍容华贵,豪迈儒雅。

  作为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早期都城,上京城承继唐宋之制,是当时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大都会,成为连接东亚及朝鲜半岛和西域中亚腹地、中原地区及西南地区和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它与东部高丽、日本,西部大食等国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将漫漫草原丝绸之路推向了繁荣与昌盛。

  辽上京的存在,客观上引发了中原文化的大规模北移运动,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中原传统文化通过政治、经济交往,不断传到契丹都城,进而普及北方广大草原,又通过草原通道传播到欧亚大陆。因此,当时的辽上京,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中转站。

  自公元918年开始直到1120年被金人攻陷,辽上京作为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时间长达200多年。它的营建不仅标志着草原游牧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时通过南北文化融合,为中华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积极贡献,直至今日,依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多措并举保护遗址 守护好民族融合之城

  辽上京遗址是见证民族融合、印证文明互鉴的实物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溯源追流,一幅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完整画卷缓缓铺开。1961年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1年自治区将辽上京遗址公园建设纳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赤峰市出台《赤峰市文物保护实施意见》《赤峰市辽代都城州城帝陵遗址保护条例》等政策,巴林左旗提出“以辽上京遗址为核心,以辽文化体验游为主导,建设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使其成为辽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品牌形象”的发展定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努力下,辽上京遗址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按照《辽上京遗址保护规划》《辽上京遗址围封设计方案》等17个整体规划和专项方案,2013—2015年,累计投入资金4.69亿元,先后实施辽上京遗址防洪工程、国道303林东镇段公路改线工程和辽上京南北塔修缮工程。2016—2018年,累计投入资金9.06亿元,开展棚户区改造、遗址围封和保护区征地工作,遗址周边新增绿地22.7公顷,实现自然环境资源与文化历史资源的协同保护。2019—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2.84亿元,实施辽上京带状公园、沙里街及乾德路道路建设和西山坡佛寺遗址保护展示等工程,完成辽上京博物馆建设,启动辽上京博物馆及辽上京遗址数字化提升工程,通过MR、VR等数字化技术,再现辽上京的恢弘建筑、千年古都的迷人风采。

  遗址保护不停,考古工作不断。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制定30年考古计划,对辽上京进行长期考古发掘与研究。通过12年的发掘和研究,陆续发掘15处重要遗址,初步确定辽上京皇城和宫城的形制布局和东向轴线,出土泥塑像、玉册残片、陶瓷器和建筑构件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取得了令国内外考古学术界瞩目的重要成果。2021年辽上京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2年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名单。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 “活”起来的千年古都

  励精图治谋发展,真抓实干惠民生。2022年12月29日,千年古都掀开崭新的一页,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19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辽上京遗址位列其中,这是自治区首家被国家文物局命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如今纵观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具备文物保护、生态涵养、科研教育、休闲游憩、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属性。通过遗址价值内涵的展示、阐释,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体验“古今对话”,让遗址公园真正成为“千年辽上京的朱砂痣,民众共享的城市客厅”。

  ——文物管护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建立《辽上京遗址保护管理方案》《辽上京遗址长效管护机制》等11项制度,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制度防护体系。在遗址周边及内部安装摄像头37个,组建遗址常态管护工作队,通过“围封保护+24小时视频实时监控+定期实地巡查+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监控管护全覆盖。

  ——遗址价值内涵得到充分阐释。围绕遗址城制和挖掘布局,实施了辽上京乾德门遗址保护展示、皇城遗址标识展示和数字化提升等工程,同时借助考古发掘资料及研究成果,在辽上京博物馆利用文物展览和场景数字化展示,为参观者提供全方位沉浸式体验。

  ——社会文化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成功举办“十至十二世纪东亚都城和帝陵考古与契丹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世纪都城和草原丝路与契丹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辽上京建城1100周年”等文化交流研讨活动,同时在央视、凤凰卫视等媒体制作播出《探秘草原皇城》《梦落繁华辽上京》等专题片,辽上京遗址成为“内蒙古网红打卡地”,有效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公园还与巴林左旗内1处国家AAAA旅游景区和临近旗县1处世界地质公园形成旅游线路串联联动,与研究机构、地方社区、学校积极合作,成为巴林左旗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考古研究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为维护民族团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生动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内蒙古自治区将以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大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内蒙古故事,让千年古都真正焕发新风采,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贡献。

  (本版文图均由自治区文物局 赤峰市文物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规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乌海
   第08版:法规
   第09版:生态环保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收藏
从历史中唤醒千年沉睡都城
北疆文旅 四季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