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海:苦干实干开新局 交出亮眼成绩单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王超 摄
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乌宣 摄
“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实现社区(村)全覆盖。郝飚 摄
新能源装载机驶下生产线。王超 摄
摩尔城商业综合体项目开门营业。王超 摄
  □郝飚

  回眸乌海市的2022年,取得的成绩令人喜悦,发展的成就令人瞩目。这是发展新动能充分激发的一年,是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的一年,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一年。一年来,乌海市紧紧围绕团结奋斗迎接党的二十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谋划事业、推动发展,紧盯乌海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抓落实、促落地,承压负重、稳中求进,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发展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创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各盟市首位,地区发展再上新台阶,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亮眼答卷。

  聚焦动能转换 聚力产业转型

  眼下虽是寒冬,但乌海市项目建设的热度丝毫不减。在各产业园内,重点项目施工单位全力抢工期、保进度,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在海南产业园,乌海市绿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农药中间体及原药生产制造暨焦化脱硫废液集中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正酣,现场各种大型机械正在协同作业,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设备吊装、搭设、焊接、组装等工序。

  “我们紧盯项目施工进度,严把质量关、安全关和进度关,高效推进项目早建成、早达效。目前,项目土建已完成90%,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2023年6月进行试生产。”企业生产副总经理陈荣魁说。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项目建成后,可以保障乌海及周边地区焦化企业产生的脱硫废液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对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焦化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及相关产业链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乌海市2022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聚焦动能转换,乌海市全力以赴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2年,是乌海市传统产业存量焕新的一年: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稳步推进,500万吨焦化联产项目建成,300万吨焦化联产项目获批,淘汰落后焦化产能342万吨。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建成智慧矿山、智能工厂、绿色工厂15个,“登云”企业突破3000家,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交易额121.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也是新兴产业增量做大的一年: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厚成势,抽水蓄能电站、“光伏+矿山”生态修复、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总装机35万千瓦的风电和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可降解材料、有机硅等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全球最大的1,4-丁二醇一体化生产基地投产。

  与此同时,乌海市投入3.67亿元完善低碳产业园基础设施,天然气高压输气管道等项目建成投用,铁路专用线等12个项目加快建设,累计入驻企业19家,落地项目总投资达866亿元。

  一年来,依托“山、水、沙、城”独特景观资源,乌海市推出“乌海十景”精品线路,提质改造乌海湖景区、小三线军工企业遗址,泽园新村获评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更多“过境游”变为“过夜游”。同时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余亩,生猪、蛋鸡、对虾等规模化养殖和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建成,“粮袋子”“菜篮子”实现双丰收。

  践行生态优先 夯实绿色本底

  隆冬时节,驱车行驶在海南区骆驼山矿区,眼前的一幕幕令人震撼,一座座渣山已经告别了往日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的乱象,披上了齐整新装。放眼望去,巨大的渣山经过削坡、整形、覆土等工序已被固化,并呈阶梯形向上延伸,每一个坡面都被砖石沙袋分隔成网格状,矿渣已被重新覆土,并逐级种植了植被。目前,骆驼山矿区已经形成约10平方公里的绿色屏障,不仅成为首家自治区级绿色矿山,还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项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既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又是必须担起的重大国家战略、必须做好的重大民生工作,只有干成、干好、干出成效。

  过去一年,乌海市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为城市转型发展赋能的同时也不断增强着百姓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年来,乌海市深入推进生态治理三年行动,聚焦“七治”全面发力,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强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在全区率先完成滩区居民迁建,水土保持工作连续3年位列全区优秀等次,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

  乌海市狠抓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矿区集中连片治理11平方公里,矿权整合工作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实施臭氧和PM10专项整治,开展油品储运销等10项挥发性有机物攻坚行动,51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有序推进,清理“散乱污”企业34家,建成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

  过去一年,乌海市积极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强力推进“五个大起底”行动,提前完成沉淀资金、待批项目、闲置土地起底任务,“半拉子”工程、开发区建设整改整治工作进展顺利。严格能耗“双控”要求,单位GDP能耗预计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投用充(换)电站16座,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1650辆。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05天,优良率83.6%,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坚守为民初心 增进民生福祉

  “坚守为民初心,在改善民生中促进普惠共享。”这是过去一年,乌海市给出的民生答卷。

  一年来,乌海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支出占全部财力的70%以上。

  一年间,乌海市以5个社区为试点完善服务业态,“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提速推进滨河二期开发,投入资金14.6亿元,乌海市一中新校区、二中滨河校区、公共文化中心开工,一批改善性住房项目加快实施。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市政管网等83项补短板工程开工建设,老百姓期盼的59个老旧小区、2110套棚户区住房完成改造,人民路等10条“老旧路”提质升级,团结路等4条“断头路”全部打通。化解“问题楼盘”14个,解决延期交房4518套,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三难”项目总体解决率达99.8%。新建“口袋公园”24座,新增绿地面积33.9万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一刻钟城市绿地圈”初具形态。

  一年来,乌海市积极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S217海勃湾绕城段主线建成通车,包银高铁乌海段等项目加快建设,乌海机场14条航线直通一线城市,公路、铁路密度分别为全区平均值的3.5倍、6.4倍,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3.5%。

  一年来,乌海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0公里,农区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7.9%。“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实现社区(村)全覆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乌海市公办普通高中一本上线人数实现“五连增”。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中医馆全覆盖,跨省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市域治理

  2022年,乌海市改革创新充满含金量,发展新动能充分激发。

  一年来,乌海市经济、生态等领域114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14项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交出亮眼答卷。主动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广应用“蒙速办·四办”服务,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减86%,“一网通办”事项占比达92.6%,周末不打烊、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等措施获得市民点赞。

  过去一年,乌海市强化“科技兴蒙”行动举措落地,全面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区第三位。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成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亿元。实施技能强企计划,新增技能人才1万余人、高技能人才近2000人。

  一年来,乌海市持续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对外贸易“朋友圈”扩大至77个国家和地区,更多“乌海制造”走向世界。外贸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共同制定《推进沿黄五盟市协同发展实施方案》,9个方面合作事项有序推进。

  过去一年,乌海市推深做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大脑”建成投用,市域社会治理、城市运营管理“两中心”一体化运行,市域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入选全国智慧治理创新案例。加快全国信用体系示范市建设,强化合同履约监管创新举措获得国家肯定、在全区范围推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

  “打铁还需自身硬”。2022年,乌海市从严从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学笃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出台党风廉政10条“硬核”措施,集中治理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扎实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作风建设集中整顿,推深做实“双晒”活动,广大干部作风持续转变。

  回首过去成绩满满,展望未来精彩不息。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乌海市将继续实干苦干、奋勇前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规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乌海
   第08版:法规
   第09版:生态环保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收藏
乌海:苦干实干开新局 交出亮眼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