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2年12月1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

走进神秘“汗马”

  □本报记者  帅政

  深冬的大兴安岭,北风呼啸,白雪皑皑。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山麓主脊西侧,此时,银装素裹的它,仿佛披着白色的神秘面纱。

  “汗马”源自鄂温克语,意为“贝尔茨河(激流河)的源头”。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被规划为“禁伐禁猎区”,这也使得汗马这片北方针叶林至今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

  2022年12月1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1处中国自然保护地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

  翟鹏辉是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员,跟随着他的脚步,记者走进了神秘的汗马,走进了这片我国北方针叶林中唯一没有受到强烈人为干扰的原始森林,也是全球北方针叶林南缘难得的一片原始森林。

  在汗马,森林垂直分布明显,北方针叶林湿地种类发育齐全,刚刚走进林区,茂密的兴安落叶松就展示了它在森林里的卓越地位,一望无际的兴安落叶松、偃松和相对较少量的樟子松、白桦等一起组成了汗马保护区的树木系统。记者本想在林中四处转转,但林下苔藓和灌木十分茂密,靠个人无法到处行走,只能跟随着工作人员在指定的羊肠小道上朝目的地前行,稍不留神,在林区内就可能会迷路。

  据介绍,保护区总面积107348公顷,相当于一个香港的面积,俯瞰保护区地图,形状像一片树叶,森林覆盖率88.4%,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及栖息于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

  有林便少不了水,河流和保护区的关系非常紧密,塔里亚河是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它和它的众多支流一起,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水源,为保护区内乃至黑龙江下游的生态平衡默默作着贡献。2018年2月份,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重要湿地。

  翟鹏辉介绍,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大兴安岭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避难所,而且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同时,以保护区为典型代表的北方针叶林和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南缘是我国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前沿阵地,也是未来我国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关键区域。

  跟随者翟鹏辉的脚步,记者跟他一起爬上了26米高的瞭望台。站在瞭望台上极目远眺,看不到头的森林被皑皑白雪覆盖,“林海雪原”4个字跃然眼前,心中不禁升起对守护这片林海雪原的生态卫士们的崇敬之情。

  保护区管理局中心管理站处在茫茫林海之中,最近的居民区距此也有100公里。中心管理站巡护员王泽坤已经在森林里工作了很多年,他告诉记者,保护区的每一位管护员,也为科研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很多人都是身兼多种工作,除巡山护林外,看管林区的红外相机、为大学和研究所寄供样品、丈量动物足迹、记录昆虫痕迹、采集植物标本,这都是一线管护员承担的工作。

  王泽坤说,监测野生动物时,巡护员和科研工作者都要携带超负荷的器材和给养,每天都在原始森林中穿越十几公里,无论是蚊虫叮咬的夏季还是极端寒冷的冬季,都随时准备布设红外相机、启动无人机、架起无线电天线,采集监测数据。这些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汗马的这些生态卫士们都一一做到了,取得了累累硕果。

  “在原始森林里做动植物监测很辛苦,要靠两条腿走遍保护区的各个角落,但每当获得新的物种监测数据时,那种喜悦常常让我们忘掉了所有疲惫和辛苦。”翟鹏辉笑着告诉记者。

  据调查,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94种,野生植物620种,大型真菌179种。其中包括紫貂、貂熊、原麝、黑嘴松鸡、金雕、棕熊、驼鹿等众多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汗马自然保护区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深厚,极端最低气温低至-58.5℃,工作人员冬季饮水只能是融化冰雪,夏季用火需要在冰冻的河道中刨出腐木,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保护区干部职工以生态保护为业,以保护区为家,守护着这片净土,为了这片森林里的野生动植物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离开汗马自然保护区时,天上又下起了雪。透过车窗,不时会看到3、5只狍子闪现林中,像森林里的精灵,速度很快,踏着积雪不断在林间奔跑跳跃,伴着呼啸的北风,景色变得生动有趣,也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灵动和美丽。还有这么多巡护员、科技人员和其他始终关心着这片土地的人们,他们共同努力建设着、保护着,为这片土地立下自己的“汗马”功劳。(杨琨、果叮咚对此报道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2022年12月1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规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乌海
   第08版:法规
   第09版:生态环保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收藏
致读者
走进神秘“汗马”
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 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4.2%
【纵览】
精灵入“仙境”
我区首家碳中和研究院 积极助推“双碳”落地
雪地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