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如何推进?

  □本报记者  冯雪玉

  内蒙古资源富集,遍地是宝,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的美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羊煤土气”都是内蒙古的骄傲。然而,这种粗放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的产业发展方式在给内蒙古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效益不高、创新不足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蒙古资源富集,但没有一点是多余的,都是不能浪费的。”

  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中国这十年·内蒙古”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沉疴。

  2022年8月15日至19日,内蒙古连开5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对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开发区建设五个方面进行大起底。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针对内蒙古长期存在的低质低效、闲置浪费问题开出的一剂“药方”,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

  不久前,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将持续深化“五个大起底”行动,着力解决水、土地、城乡建设、矿产、废弃物、机关办公等领域各种资源浪费问题,推动各类资源真正活起来、高效用起来。

  细水长流  生生不息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

  2022年,内蒙古出台《关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的指导意见》,传递出从观念、意识、措施、责任、机制等各方面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的鲜明导向。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大勇表示,要以实施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消化处置为抓手,切实解决自治区“存量建设用地数量大”与“重大招商项目落地难”并存的难题。“十四五”期间,力争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67.94万亩;

  自治区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段宇坤表示,要把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节约集约要求的未开工项目剔除出项目库,建立高效审批长效机制;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建中表示,全面掌握各级各部门实有资金账户中沉淀资金规模及构成情况,分类提出处置意见,坚决收回长期沉淀资金。

  节约是战略,更是行动。

  2022年12月19日,S24准兴重载高速公路与河北省接壤的最后5公里断头路修通,搁置10年的工程正式收官,内蒙古又添一条融入京津冀的高速公路出区通道。

  这条高速公路2013年即建成通车,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在我区终点处约5公里停工。

  “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后,该高速公路遗留工程纳入起底范围,2022年10月1日全面复工建设。

  “半拉子”工程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五个大起底”行动发出了向“半拉子”工程冲锋的号角。

  自治区要求对“半拉子”工程存在问题清仓见底,立行立改,让资源从“沉睡”中醒来,发挥应有的价值。

  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今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确保资金来源,提前开展项目绩效评估,杜绝出现“半拉子”工程。

  倡导节约、厉行节约,要及时转变思想,切实提高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水平;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在全社会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

  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实施点亮党政机关资源节约“一盏灯”行动,对自治区20余个党政机关单位实施基础性节电节水改造,安装近5万余套高效照明光源和1000余套节水器具,推动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率先实现高效照明光源全覆盖。

  自治区水利厅推进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开展黄河干流水权转让试点改革。截至目前,共批复转让水量4.43亿立方米,已实际转让4.06亿立方米,先后解决了258个大型工业项目的用水指标问题。

  蒙能集团围绕煤炭开采和新能源建设提出提高土地运用效率等具体节约举措和目标。包钢集团就加快淘汰工业落后产能、加强矿产综合开采利用、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蒙盐集团围绕吨盐耗电、吨盐耗水、吨盐耗煤锁定最小“公约数”。

  “双碳”背景下,节约资源不仅仅是国民经济的大事,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一个包装盒,可循环使用70次以上。最近,呼和浩特的市民到中国邮政网点寄快递时,工作人员会拿出一款薄薄的纸箱,也就几秒钟的时间,一个方方正正的箱子便成型了。装好箱,用窄胶带打一个“十字”,一个包裹便“轻装上阵”转往下一站。

  2022年,全区试点盟市新能源出租车更新比例达30%,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总量超过7300辆。

  绿色快递、绿色交通、绿色消费……全区各地,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加快形成。

  细水长流方能生生不息,在“全面”上下功夫,在“高效”上做文章,实打实把全面节约开展起来,实打实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内蒙古就一定能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子孙后代积攒更多家底。

  取之有道  用之不竭

  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展经济跟居家过日子一样,要“节流”省钱更要“开源”赚钱。

  全面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从经济维度来看,意味着以更少的自然资本投入换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让更多优势资源流向效益高地。

  近日,在乌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勃湾产业园,一处停建3年的工业地块被重新启用,落户的是总投资182亿元的乌海东晶新材光伏产业链项目。

  这一工业地块占地25公顷,位于海勃湾产业园的南区,是园区中较大的一块工业用地,且毗邻乌海机场、京藏高速。2019年,前一项目停建后,这片土地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随着“五个大起底”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这片优质地块焕发新生,实现了“腾笼换鸟”。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五个大起底”要以存量换增量,盘活土地资源,盘活开发区闲置资源,让土地和闲置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高效推进“腾出空间”。

  同样需要“动起来”的还有沉淀资金。

  自治区要求全面掌握各级各部门实有资金账户中沉淀资金规模,分类提出处置意见,坚决收回长期沉淀资金,把“零钱”变成“整钱”,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民生支出,努力实现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自治区开展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以来,全区各级共缴回沉淀资金62.8亿元,11个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资金缴回率达100%。回缴资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水”。

  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经济学博士郭启光说:“‘五个大起底’行动直面问题,待批项目大起底行动,变坐等审批为主动服务,把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济拉动力的加速度;‘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行动让中途搁置工程满血复活;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行动,盘活了土地资源存量,深挖出内部潜力,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沉淀资金大起底行动,唤醒了长期‘沉睡’的公共资金,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化解各级政府债务、保障民生支出等‘刀刃’上;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行动,清退‘僵尸企业’‘僵尸项目’,促进开发区提质增效、集约发展。”

  随着“五个大起底”行动的深入推进,一大批沉寂多年的资源要素重新得到配置,许多领域焕发出勃勃生机。

  截至2022年底,全区批而未供土地消化面积13.2303万亩,闲置土地处置面积7.75万亩,全区各级共缴回沉淀资金62.8亿元,撤销多余银行账户2422个,96%的开发区待批项目手续办结,83.6%开发区闲置土地被盘活,纳入“半拉子”工程台账项目已盘活117个。

  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五个大起底”动真碰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个高质量发展中的难题。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做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篇大文章,内蒙古创新探索越多、努力越大、成效越足,发展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强,发展的质量就能越来越高,人民群众从发展中收获的红利就会越来越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7版:乌海
   第08版:区域新闻
   第09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生动展现人权保障的中国理念与实践
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如何推进?
擎旗奋进新时代 守护平安新征程
用高质量提案书写履职答卷
公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