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跑好接力赛 交出新答卷

——兴安盟乡村振兴路上绘出动人画卷
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万亩稻田。毕力格 摄
水草丰美。毕力格 摄
有“小三亚”之称的神骏湾成为周边游热点。毕力格 摄
中利(兴安盟)牧业有限公司挤奶车间。毕力格 摄
游客在乌兰毛都大草原游玩。毕力格 摄
为乌兰图雅颁发“文化村长”聘书。 毕力格 摄
恒佳果业沙果加工。 毕力格 摄
中利(兴安盟)牧业有限公司。毕力格 摄
科右前旗札萨克图刺绣已成为当地一种文化符号。毕力格 摄
  □高敏娜 胡日查 武跟兄

  一条条农村公路通到群众家门口,一个个村庄焕然一新,一批批特色农业产业落地生根,一名名拥有梦想和技术的人才涌入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这些生动的画面组成了兴安盟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作为曾经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集中各方力量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攻下一个个深贫堡垒,全盟6个贫困旗县市、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1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脱贫攻坚“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后,兴安盟又开始在乡村振兴的考卷上努力作答,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兴安盟,这个曾经“贫中之贫”的地方,已蝶变为“点绿成金”之地。

  引领产业发展

  做好“土特产”文章

  进入冬季,兴安盟扎赉特旗魏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魏建明的“冬闲”成了名副其实的“冬忙”。应接不暇的客商电话,进进出出的运输货车……开年忙碌的场面让他找回了发展信心,“沾着‘兴安盟大米’的好名声,我们的大米不愁卖,进入春节消费旺季,在北京市和呼和浩特市的专卖店生意也很火爆!”谈起自家的米业,魏建明笑得格外爽朗:“许多‘头回客’已成为了‘回头客’。”   

  “目前,我们在北京市、呼和浩特市都开了直营店,其他大城市的产品复购率也非常高。去年,除了自己种植了8000多亩水稻,还和200多户农户签订了25000亩的水稻订单,全年销售大米1.5万吨,带动了周边780多户农户种植水稻,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魏建明踌躇满志地说:“2023年,我们要继续做精做优‘种植端’,引进优质水稻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加强田间管理,实施保护性耕作,开展全程机械化,让种植变得更轻松、更精细、更高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春节的到来,兴安盟各大超市货架上的沙果干再次成为热销商品。近年来,兴安盟依托生态优势,把“小沙果”做成“大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科右前旗30万亩的林果中沙果种植面积占到20万亩,目前以俄体、大石寨为代表的林果基地初具规模,培育了齐心村等一批林果专业村,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林果基地+果农”的林果产业发展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加快拓展“林果+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当地林果业、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1月1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参加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兴安盟代表团审议时说,农牧业是兴安盟的优势产业、当家产业,要瞄准量大、质优、价高方向做大做强现代农牧业。

  近年来,兴安盟努力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让以“兴安盟大米”为代表的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隆冬时节,科右前旗归流河镇满达胡嘎查的科右前旗金刚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内一派忙碌,机器轰鸣间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工生产。“合作社有1000亩稻田,亩产在600公斤以上,我们要抓紧加工大米,争取卖个好价钱!”合作社负责人包凤英高兴地介绍,如今乘着“兴安盟大米”品牌的东风,她的大米不愁销路。 

  “肥沃的黑土地、适宜的气候条件、绿色纯净的农田环境,成就了高品质的‘兴安盟大米’,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长王世刚介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商品粮基地,“兴安盟大米”已成为兴安盟的响亮名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金米粒”。

  实施“晓景计划”

  培育一批带富一方

  提高产业竞争力,离不开过硬的“三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连日来,位于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的展翼家庭农场内一派繁忙,齐晓景组织村民采摘,将新一批包装的订单蔬菜礼包运往各个采购点。“跟着齐晓景干,咱们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好,日子一天一个样!”蔬菜大棚内,务工的村民们笑声不止。

  从大学生村官到科右前旗展翼合作社创始人,再到如今的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返乡青年齐晓景带动村民把平安村从零散经营、收入不高的普通村建设成为规模化经营、多产业齐头并进的示范村,自己不仅成为了“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更成为了全盟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的标杆。

  2022年,兴安盟巩固拓展党员“创业带富”行动成果,实施培育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带头人“晓景计划”,为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打牢基础,逐步实现培育一批“晓景”式带头人,带富一方百姓。

  目前,兴安盟盟级“晓景计划”培养对象113人、旗县市级283人、苏木乡镇级892人,共计1288人,年经营收入累计达8.64亿元,累计辐射带动农牧户4.18万户8.64万人。兴安盟从2022年起将利用3年时间实现“晓景”式带头人在全盟850个嘎查村“全覆盖”,为全盟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助力发展。

  在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五家户村,盟级“晓景”式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扎赉特旗五家户为民创收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春凤也带领村民赚了个“钵满盆满”。“加入王春凤的合作社后,水稻销售不用愁,收益有保障。”提到王春凤,社员金连军十分敬佩,加入合作社后,他家的水稻以每斤高于市场价格0.20元被收购,年销售收入达60万元以上。

  “一个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起来才有意义!这就是合作社名字中‘为民创收’四个字的由来。”王春凤说,目前她的合作社已有社员1000余人,经营着3000亩水稻,合作社申请了“糙米一号”“春凤一号优米”绿色品牌,辐射带动周边农民9000余人。

  为加快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人才队伍,激活人才引擎,2022年兴安盟开展了“乡村工匠”培养工程。通过不断完善培训、培育体系,加强技术指导,提升农村农业实用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技能,激发乡村工匠创新创造活力,为兴安盟乡村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兴安盟已累计参加培训7691人,认定“乡村工匠”400人。

  同时,2022年,兴安盟还创新实施能人返乡、市民下乡、干部到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让八方人才竞相涌入乡村这块发展热土。目前,兴安盟已建立盟旗两级能人信息库,入库能人1110人,签署项目26个,预计总投资10.86亿元;市民下乡方面,已引导20名市民下乡创业投资2307万元,发放“晓景农旅”惠民消费券5000张,撬动消费50万元;企业兴乡方面,盟内229家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与212个嘎查村完成结对,围绕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2.3亿元;干部到乡方面,2.4万名干部与3.9万户常住农牧户完成结对认亲,1741名驻村干部常态化开展“四到村五到户”帮扶活动,下派专家人才服务基层7564人次,覆盖群众21万人。

  配强文化村长

  为乡村振兴 注入文化力量

  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自治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岂梦炜带领村民从一笔一画学起,墨香悠悠,浸润小村;一听说内蒙古音协副主席、著名青年歌唱家呼斯楞要来教大家唱歌,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农牧民踊跃报名;突泉县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李馥利的摄影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如今他要把这门技艺教给突泉县宝石镇宝城村的百姓……这些文艺领头人,如今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文化村长”。

  从传统的“文化下乡”转变为把文化“扎根在乡”,2022年,兴安盟联合自治区文联统筹区盟旗三级文化文艺资源,乌兰图雅、齐峰、呼斯楞、李德戈景等知名文艺工作者走进兴安盟,以“文化村长”的身份与嘎查村结对子,示范带动104名讲政治、懂理论、爱基层、能担当的文艺工作者、文化爱好者以及各界知名人士担任“文化村长”。他们深入嘎查村开展“村歌嘹亮”“为人民而舞”“微笑的力量”“画画我们村的‘明星’”等群众性文化服务活动,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把文艺志愿服务真正变成群众愿意来、听得懂、信得过、真点赞的基层阵地和战斗堡垒,推动乡村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95后”刘丽是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的“文化村长”,身为基层干部的她爱好写作,是兴安盟作家协会会员。“巴彦敖包嘎查是‘全国文明村镇’,更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秀丽风景的旅游度假村。”这位年轻的“文化村长”上任后,走村入户为嘎查撰写村赋,和村民一起创作快板、三句半等文艺节目,还组织志愿者绘制文化墙,致力于嘎查“气质”“颜值”双提升。

  如今,在“文化村长”的带动下,兴安盟嘎查村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农牧民逐步从“学文化”到“用文化”,从“当观众”变成“当主角”。可喜的是,又有300余名文艺志愿者主动申请成为“文化村长”,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加快环境改造

  让农村牧区更宜居

  “合发村真漂亮,垃圾分类分五样。五分法要牢记,各个村民都参与。可燃的要裂解,不可燃的要埋掉,易腐烂的做肥料,可回收的变成宝,有毒害的送村部……”在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这首由“五分法”垃圾分类模式改编的顺口溜可谓是家喻户晓。

  “以前家里的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放在一个袋子里随意丢弃,垃圾分类处理后,我变成了见‘圾’行事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队员,不仅把自家的垃圾分类处理,也帮助别人一块儿进步。”合发村村民陈秀芬说。

  农村牧区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顺应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

  近年来,兴安盟把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硬任务,采取垃圾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给排水一体化、“牛羊出院”人畜分离等举措,为乡村发展汇聚人气、增添活力。

  2022年,兴安盟按照“系统谋划、局部示范、重点突破”原则,择优打造盟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5个,累计投入6.44亿元,重点实施“三个一体化”(给排水一体化改造、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景村融合一体化建设)工程项目256个,完工项目233个,完工率91%。加快推动“牛羊出院”项目建设。把“牛羊出院”作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和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实现庭院整洁度和养殖规模化双提升。2022年,投入0.77亿元打造“牛羊出院”盟级示范点12个,实现肉牛扩群9300头。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加快户厕改造进度,稳步提高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截至2022年11月末,全盟已完成新建厕所4284户(不包含试点),并在每个旗县市选定1个具有代表性的嘎查村进行试点示范,择优选定13家改厕厂家产品,完成试点改厕158户,确保经过试验,筛选出符合兴安盟实际的科学改厕产品。

  提供组织保障

  干事创业更有效

  走进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西白音胡硕嘎查“两委”办公室,只见室内布置整洁有序,资料摆放整齐,嘎查党支部书记马金财正和“两委”成员研究2023年的产业发展。如今是嘎查党支部书记的他,之前是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的一名学员。

  回想起孵化中心的技能培训,马金财直言收获颇丰。“加入孵化中心后,通过外出学习和专业培训,增长了不少见识。特别是产业发展这方面,原来我们的农产品卖不上价,但是经过品牌化运营,每斤3元的大米卖到了5元。”马金财说。 

  在兴安盟像马金财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2019年起,兴安盟在57个苏木乡镇设立了乡土人才孵化中心,把嘎查村优秀青年农牧民集中起来统一培养,重点选拔35周岁以下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士、退伍军人等优秀青年,为乡村振兴输送青年人才。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根本保证。近年来,兴安盟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为目标,通过筑牢组织堡垒、建强“头雁”队伍、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激发组织振兴活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2022年,兴安盟加强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建设,将其与培养扶持盟、旗、乡“晓景”式产业带头人相结合,助力集体经济增收、提质,全盟850个嘎查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振兴此其时。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兴安盟上下将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锲而不舍跑好“接力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兴安盟乡村振兴路上绘出动人画卷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兴安
   第08版:乌兰察布
跑好接力赛 交出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