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月不肯迟 四时相催迫

  【出处】

  (东晋)陶渊明《杂诗其七》

  【原典】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释义】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七首。意思是说,日月是不肯等待的,在一刻不停地运转。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不断更替,似乎在相互催促逼迫一样。喻指一天过得很快,一年也过得很快,我们应该珍惜时光,不让一日虚度。

  诗的前四句写时光易逝,点明了“岁月不待人”的深刻哲理。“不肯迟”,即不肯等待。四时,指四季。催迫,即催促逼迫,这一词语的运用,更使人感到时光流逝的迅速。“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进一步形象化地强调“岁月不待人”的哲理,同时也暗喻诗人自己年岁渐老。

  诗的中间四句感叹人生易老,感到前程愈来愈小。自己本来就很虚弱的身体,随着坎坷的命运,变得愈来愈衰颓。原来的满头黑发,早已斑白。这白发犹如插在头上的白色标记,前途已渐渐变得愈来愈窄小了。素标,白色的标记,指头上的白发。

  诗的最后四句是顺着“前涂渐就窄”的进一步联想。家中不过如旅馆一般,而我现在犹如即将离开之客。离开之后,到何处去呢?是到南山的坟墓里去。古人认为,人生在世,犹如到世上作客一般,作客完了,就离开世上,所以作者说“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旧宅,此指坟墓。

  【启悟】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2月4日,又是一年立春时。立春,俗称“打春”,北方有句俗谚“春打六九头”。我国很多地方在立春这一天有“鞭打春牛”的习俗,既打去牛的惰性,又催动人的勤耕,意在催耕迎春、企盼丰收。“新年春日并相催”“农家岁首又谋耕”,我们每个人唯有珍惜春时、勤恳耕耘,方能不负春光、不负年华,迎来美好的丰收年景。

  四季轮回春为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里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一分一秒的时间。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时间不等人”的民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曹操对光阴难再的无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岳飞对虚度年华的劝诫。正因为时光的一去不复返,才有了“哪得长绳系白日,年年月月俱如春”这般留住时光的渴望。“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只争朝夕、时不我待,是对未来最好的宣示,是打开新一年最美的姿态。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机遇错失不得,事业耽误不得,责任懈怠不得。那些尚未实现的梦想,那些还没到达的远方,都在等待我们充满朝气和自信地出发。面对开年的大好春光,我们每个人都要立足新起点、昂扬新风貌,把精神提振起来、把精力集中起来、把干劲激发出来,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紧迫感,以“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的危机感,上紧发条、开足马力,甩开膀子往前冲、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迈好开年第一步,迈好兔年每一步。

  耕耘更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在这个万物竞发、生机勃勃的时节,只要我们拉满弓、使满力,开好局、起好步,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定能迎来收获满满的一年。(哈丽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春第一会”特别报道·鄂尔多斯篇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要闻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让“模范自治区”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让工作成为快乐的源泉
春节之旅
日月不肯迟 四时相催迫
莫让“云陪伴”代替了常回家看看
“村晚”虽小作用大
利履职之器 善尽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