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醉美山地草甸。
青山幽谷静。
九峰山秋韵。
银装素裹大青山。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狐。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野马。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花杓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 (本版图片均由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闻名中外的阴山山脉,巨龙般横亘于内蒙古中部。巍巍大青山处于阴山山脉中段。

  这里是蒙古高原草原区与黄土高原草原区的分水岭、黄河流域的北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也是华北植物区系与蒙古高原植物区系分界线。

  这里是沟通东北、华北、西北动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和大通道。

  这里集中了阴山山脉森林、灌丛、草原景观最为完好、最为原真的部分,是生态多样性十分富集的核心地区。

  这里是土默川平原乃至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地,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重要补水区,更是风沙东南而下侵袭华北平原和京津腹地的阻隔缓冲带。

  千百年来,大青山以巍峨挺拔的身姿,阻隔了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风沙南侵,是维护和保持内亚荒漠草原生态稳定的天然屏障。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在全国474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总面积排名第26位,在全国209家陆地/海洋景观保护区中总面积排名第4位。

  2021年5月,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2022年,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在国家林草局组织的黄河流域8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成效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

  同年,《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出台,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全国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坚持底线思维和开放思维,科学统筹3个分局的整体工作,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治理、科研监测和生态教育效果明显,成就斐然,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征程。

  创新管理模式

  夯实发展坚实基础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辖区内的阴山山地,西起包头市昆都仑河,东达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头道北山山脊。东西长约217公里,南北平均宽约18公里。辖区涉及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3个市11个旗县区,总面积38.89万公顷。

  2008年,为系统性地保护大青山生态环境,国务院批准建立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全国第五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2020年机构改革后,重新组建的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简称大青山管理局),承担着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等工作。管理局下设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3个分局及乌素图、回民区、五当召等17个管理站,共核定编制598人。

  近年来,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决策部署,与辖区政府共同努力,推动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持续向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开展了大量生态治理和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物资源不断丰富,动物多样性也在增多。

  2021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野化放归27头麋鹿和12匹普氏野马,2022年4月开始,9只麋鹿幼崽和1只普氏野马幼崽陆续降生,这是我国首次在蒙古高原南缘的华北区与蒙新区过渡带建立麋鹿和野马自然种群成功的重要标志。麋鹿、普氏野马种群繁衍的成功,不仅丰富了内蒙古的生物多样性,更进一步印证了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优势及绿色发展潜力。

  草木葱翠,珍禽栖聚。不久前有户外运动爱好者在乌素图沟拍摄到一只动物,经鉴定为中华斑羚。中华斑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首次人为拍摄到。

  2023年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10周年,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签署50周年,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物种保护”。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类型的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青海云杉、白杄等分布边缘物种及白桦、山杨等群落与其它灌丛、草本植被共同形成的山地森林、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干旱半干旱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山体生态环境系统,维护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碳汇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表现最为丰富的区域,经调查有大花杓兰、山西杓兰、蒙古扁桃等近1200种高等植物;野生动物近2000种,其中有麋鹿、普氏野马、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中华斑羚、豹猫、雕鸮、赤狐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9种。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是阴山山脉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的缩影,是重要的野生物种资源基因库,也是很好的科研和自然教育基地,对于深入研究阴山山脉的地质、地貌,森林植物群落起源、演替,动植物资源、生态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凝聚发展合力

  自然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近年来,大青山管理局干部职工上下同欲,久久为功,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生态治理成效明显。

  在强化生态保护治理的同时,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各级管理部门在防火重点时期来临之前,提前安排部署,开展防火督查。管理局领导包片,干部职工蹲点,关键时期组织3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全面排查火险隐患,通过加强日常巡护和护林员队伍管理、防扑火队伍培训和演练、开设防火隔离带、维修防火道路、精准分析森林火险高风险区、制定防扑火预案等行之有效的防扑火保障措施,切实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管控力度。

  抓好自然资源保护的大前提下,持续发力推动科研监测、资源利用等有序开展,加强执法体系建设,打造规范化执法队伍。

  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自然宣教力度,通过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传播活动,不断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凝聚全社会热爱、守护大自然的强大合力,让美丽大青山惠及子孙万代。

  强化科技支撑

  以创新驱动提升监管能力

  雪后的白石头沟非常宁静,成群的麋鹿漫步其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是2023年2月10日,大青山管理局在呼和浩特分局白石头沟管理站安装的红外线相机捕捉到的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影像。

  红外相机还拍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雕在镜头前漫步,还有一只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豹猫在镜头前匆匆走过。

  目前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已在保护区14个管理站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100多部,对哺乳类、鸟类等动物进行监测。又新购置100部红外相机,拟布设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集中区域,另以自组网形式拟建两处智能化监测野生动物示范区。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于2014年始建“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数字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及综合指挥系统”,迈出了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监管的第一步。

  其后,陆续建设了包头分局、乌兰察布分局上高台管理站及呼和浩特分局古路板、白石头沟、大青山、万家沟、乌素图、回民区6个管理站的森林防火监控系统。

  2021年,保护区建设了“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自然环境与资源综合可视化管理系统、野外智能巡护监测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管理系统、生态因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信息系统等模块,实现了各类动植物资源及生态因子监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还建设了“生态监测视频汇聚融合平台”并嵌入到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将管理局、分局、管理站视频监控影像融合对接,实现了三级回传。同时建设了“大青山自然保护区350MHz数字IP互联无线通信平台项目”,安装了31个基站,解决了保护区内大部分通讯盲区,为通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还加强自然资源本底调查,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集》。制订生态监测方案,布设植物群落监测永久固定样地105个、自动气象站13个、红外相机100多部。开展了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近两年来发现中国新纪录动物5种,保护区新纪录动物163种、植物152种。开展了保护区地表水系水质监测、土壤调查工作。调查显示,多处水系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国标Ⅱ类标准以上。组织实施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蒙古扁桃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联合内蒙古大学开展了“阴山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植被更新复壮研究”,以创新驱动提升监管能力,科研监测工作取得新突破。为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和管理提供借鉴。

  突出政治引领

  区域协调机制不断完善

  在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生态保护有关政策的过程中,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始终突出强化政治引领,严格资源保护,在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征途上行稳致远,成效显著。

  2022年,在自治区林草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一个坚持、两个强化”为中心,围绕“努力走到全区乃至全国自然保护地前列”的目标,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收紧保护性政策约束和纪律约束,主动对标学习先进自然保护地经验,强弱项、补短板,加强区地协调合作,推动出台政事权限清单,进一步厘清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属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资源保护、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权责,不断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取得明显效果。

  知责明责,守责担责。大青山管理局主动作为,积极协调相关盟市和旗县区地方政府落实政事权限清单,呼和浩特分局与武川县政府签订了保护区第一个共建共管协议,围绕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修复、资源信息共享等三个方面开展高质量合作,着力构建区地会商协作机制、联合执法机制、联防联控及重大灾害处置机制,在探索自然保护和资源利用新模式上走出了一条崭新道路。

  为将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加快推行林长制,建立了保护区三级林长制体系,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进一步强化。在管理上,创新社区参与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在保护区内为当地居民种植饲草料,引导社区居民实行舍饲圈养,狠抓禁牧,多措并举,进一步增强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规范经营活动的同时,鼓励原住居民靠生态产业致富,发展经济,并面向社会提供上千个公益性管护岗位,使大青山周边部分农牧民从简单粗放劳作变成管护人员,实现了增收。

  春华秋实结硕果。大青山管理局党委班子大力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双促,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取得实效。大青山管理局2个党支部获评林草局系统“最强党支部”,五当召管理站1名护林员被评为“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管理局1名干部被评为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先进个人、呼和浩特分局被评为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先进单位,1名干部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乌兰察布分局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在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六届“最美地球印记”主题科普活动中,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荣获优秀作品奖。

  东风浩荡,梦想催征。未来,大青山管理局将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强化底线思维、开放思维和有解思维,盯住走进自然保护地前列这“一个目标”,握紧创建国家公园和申报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个抓手”,补短板、强弱项,转作风、抓落实,奋力开创大青山自然保护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不断巩固成效

  加快融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2023年2 月14日,在江苏盐城举行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23届大会暨UNESCO人与生物圈计划发布50周年纪念大会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此次大会的主题为:“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的近200名嘉宾和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共书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画卷。

  2025年,“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中国举行,这也是联合国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申报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青山管理局将按照生物圈保护区申报要求,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积极学习借鉴先进自然保护地经验,努力探索出一条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又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争取早日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系内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自然保护地组织,其网络是由一系列优秀生物圈保护区组成的一个充满活力的、相互之间互动性强的体系。该网络包含若干具有示范和教育意义的试点,其目的在于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造福人类。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融入先进自然保护地圈子,大青山管理局坚持“走出去”的思路,积极对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2021年起积极筹备申报事宜,更好借助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平台,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借鉴先进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以促进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2022年,《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出台,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全国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今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创建大青山国家公园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登高望远,开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奋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前路催人奋进,仍需爬坡过坎。

  大青山管理局将结合国家公园创建的契机,充分发挥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和支撑功能,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武峰  王林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全国两会特刊
   第10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12版:兴安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