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

  【原典】

  夫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世。故商君昭然独见存亡不可与世俗同者,为其沮功而多近也。

  【释义】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是2000多年前西汉桓宽所著的《盐铁论》中的名句,前半句揭示农作的规律,后半句揭示治国的规律。意思是说,要想种好粮食,就要不违农时;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适应时代大势。这句话体现了传统文化对时与势的思考,直到今天,小到个人行为、大至治国理政,仍具有指导意义。

  《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采用对话体的写法。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昭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启悟】

  把握时与势,因时顺势、主动谋势,是中国古代先贤定国安邦的精髓要义,也是古往今来人们推崇遵循的处世之道。所谓时势,就是客观事物运动的基本趋势、方向等,是社会发展的大势、规律。应时、得势,就能发展壮大、就会成功;违时、悖势,就会遭遇挫折和失败。

  在中华文化中,关于时与势的论述比比皆是:《孟子》提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吕氏春秋》强调,“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孙子兵法》讲道,“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管子·霸言》里说,“知者善谋,不如当时”;《史记》有言,“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明张居正说,“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现代汉语中,也包含大量“势”的成语词语,如审时度势、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势在必行等等。

  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让察时观势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对事物状态、前景、格局、规律、矛盾等方面做出的一种判断。一件事究竟是相得益彰、锦上添花,还是事与愿违、雪上加霜,全在于对形势的判断、对时机的把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能不能顺应形势、因势利导,考验着人的智慧和能力。时势变化,人的思想也要主动调整、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变通,这样才能蓄势而发、顺势而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都是在深刻体察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观大势、察时势、想大局、谋全局,顺势求变、谋势而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更加坚定自觉地跟随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国家民族需要顺应时代变化,社会发展需要顺应历史潮流,个人行事也要合乎时宜。当前,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变化,迫切需要我们立足新形势、贯彻新理念、把握新要求,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善谋、善思、善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唯有如此,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哈丽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出彩
   第07版:法治
   第08版:出彩
严守红线,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无耐心 不成事
整治乱象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
让预付消费更安心
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习惯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