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将“废水”变“活水”
本报乌兰察布5月25日电 (见习记者 郭奇男 通讯员 诸葛瑞雪 张宁宁)近年来,集宁区通过改造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创新中水回用模式,有效解决“城市弃水”与“城市缺水”的矛盾,在水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中助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生活污水处理,第一步就要将大块的残渣、废纸、塑料袋等大颗粒物质捞出来,然后进入细格栅把沙石、口香糖等小颗粒物质过滤掉。”宋海清介绍道,“我们采用CWSBR的工艺将水中的污染物降低,通过配套的提标工程再把总磷和总氮进一步降解,最后进入消毒池,将水里的细菌处理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后就变成了中水。”集宁区碧水蓝天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经理宋海青介绍了中水回用项目“吃”污水、“吐”清水的全过程。
据了解,碧水蓝天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每日处理污水规模可达3万立方米,2022年的中水回用量达595万余吨,中水回用率达76.04%。
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要瞄准中水的生产和使用,更要从企业节水上下功夫。乌兰察布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将污水处理厂提供的中水引入该车间,经过超滤系统二次处理后,变为该企业的生产用水,每年可节约水资源75万余吨。
近年来,集宁区巧用中水,不断推动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在减少水环境污染的同时,又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为集宁区高质量发展厚植了生态底色。
乌拉特前旗
一体化滴灌提升水肥利用率
本报巴彦淖尔5月25日电 (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实习生 高燕霞)这两天,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的万亩甜菜首次“喝”上黄河滴灌水,配合适时适量的用肥模式,甜菜籽发芽率和水肥利用率极大提升,作物品质及产量得到最大保障。
“原先采用的漫灌方式只能使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案,化肥需求量比较大,但有效利用率却不足40%。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省水又省肥,种植成本可下降30%—40%。”巴彦淖尔农垦集团特色产业部部长魏剑桥对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称赞不已。
据介绍,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比常规灌溉节水50—60%;玉米、葵花亩产可提高28%左右,瓜果、蔬菜亩产可提高30%左右;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30%—50%,节省农药10—20%。
今年,乌拉特前旗计划实施水肥一体化节水面积12万亩,共计划购置水肥一体化移动设备121台,其中,西小召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计划订购配套70台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目前已经调试运行16台,剩余滴灌设备计划于5月底全部完成调试运行。项目完成后,这里的农田将由“大水漫灌”彻底变成集约高效的“精准滴灌”。
科左中旗
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促农增收
本报通辽5月25日电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都日娜 杨中凯)近年来,科左中旗启动盐碱化耕地改良项目,让盐碱地变良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科左中旗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核心地区,受土壤母质含盐、地形地貌以及人为使用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苏打盐质化土壤,其中盐碱化耕地就达到193.7万亩,全部位于当地较贫困地区,成为当地耕地治理的顽疾。而这些盐碱化耕地也是制约当地粮食增产和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
2020年,科左中旗争取到自治区主席基金4000万元,启动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2万亩,建设期限3年,每亩平均投入2000元。经过改良的盐碱地,亩均增加玉米产量598斤。
今年,科左中旗再次争取到了自治区财政支持盐碱地改良项目资金800万元,3年内改良舍伯吐镇前章古台、中章古台、西章古台三个嘎查的盐碱地1万亩。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科左中旗借鉴以往盐碱地改良的成功经验,以嘎查村为单位,组织合作社流转农牧民土地,利用合作社机械设备齐全、种植标准化和规模化、承担风险能力强的优势,整体推进万亩盐碱地改良。
东乌珠穆沁旗
电力服务助推边境贸易发展
本报锡林郭勒5月25日电 (本报记者巴依斯古楞 通讯员 王莹)“你们的线上办电业务太方便了,真的是一次不用跑,给我们企业节省了时间,给边境贸易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能。”东乌珠穆沁旗子拓国际能源公司责任人对供电公司的服务表示赞许。
随着东乌珠穆沁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全面恢复通关,边境贸易日益繁忙,货运流量迅速增大,进驻口岸的企业逐渐增多。子拓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是集商品展销、建材销售、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综合服务公司。近日,公司通过线上申请了变压器安装业务。接到申请,该旗供电公司靠前服务,对业务流程全程跟踪,主动对接,短时间就完成了现场勘察和用电方案答复,大大缩短了办电时间,为边贸企业项目建设增添新动力。
近年来,东乌珠穆沁旗供电公司不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紧盯企业用电需求,组织党员服务队多次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查、问电问需,积极主动宣传电力优惠政策,了解边贸企业发展规划、用电需求和供电服务要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供电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利用现代化供电服务体系赋能边境口岸发展,为边境贸易繁荣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