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克服幼稚思想、急躁情绪和短期行为,努力养成在任期内留下长劲和后劲的广阔胸怀。
——摘自《习近平时代》
一个政党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超越自己的利益。
——葛兰西
人生一世,总有些片段当时看着无关紧要,而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
——萨克雷
评
从1977年复出,到1997年去世的20年间,邓小平领导实施了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两大政治行动,一是改革开放,二是锤炼党风。两件大事竟发端于同一次会议: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举起改革大旗的同时,恢复成立了中央纪委。邓小平伟大战略的逻辑起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
诗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洗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理
陈岩肖《庚溪诗话》载:方其(苏轼)坐狱时,宰相有谮於上曰:“轼有不臣意。”上改容曰:“轼虽有罪,不应至此。”时相举轼《桧》诗云:“‘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地下蛰龙,非不臣而何?”上曰:“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时相语塞。又上一日与近臣论人材,因曰:“轼方古人孰比?”近臣曰:“唐李白文才颇同。”上曰:“不然,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上累有意复用,而言者力沮之。上一日特出手札曰:“苏轼默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因量移临汝。
史
毛泽东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中讲:在六中全会的文件上,在六中全会的记录上,看不出我们尖锐地批评了什么东西,因为在那个时候,不可能也不应该提出批评,而是从正面肯定了一些问题,就是说在实际上解决了问题。
(正向平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