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璐
“下面请优秀护边员乌尼孟和上台领奖……”
初夏,在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格日勒敖都边境派出所举办的“护边员那达慕”上,随着主持人的宣布,人群中站起一位精瘦的男子,迈着矫健的步伐,向主席台走去。
“他不仅是优秀护边员,还是优秀党员、优秀致富带头人,总归他这个小身板蕴藏着太多的正能量。”格日勒敖都苏木副苏木长,也是乌尼孟和所在的呼格吉乐图雅嘎查第一书记扎丹巴连连称赞。
“可不是嘛,优秀也是刻在骨子里的,是能传承的。别看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可说起他家的故事,你绝对感兴趣。”在格日勒敖都边境派出所所长宝音和扎丹巴的叙述中,乌尼孟和一家三代人驻守祖国边疆,把岁月融入山河、用传承守护边关的感人故事在记者面前徐徐展开……
当时间的车轮回到1948年,乌尼孟和的姥爷乌力吉苏荣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骑兵战士。
在戎装生涯中,乌力吉苏荣不仅参加了解放战争,还在肃清地方反动武装和土匪的战斗中,英勇善战,作出突出贡献,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并获得华北解放纪念章。
一枚枚勋章,记载着他出生入死的峥嵘岁月。如今,这些沉甸甸的军功章和证件被他的子孙后代所珍藏。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得转段了,再说说乌尼孟和的母亲达日玛额吉。”宝音说。
“我母亲是两位伟大的草原额吉共同养育大的。过去有人称呼她们是‘上海孤儿’,现在母亲和她的同伴们有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国家的孩子’……”乌尼孟和缓缓道来,讲起他母亲坎坷又传奇的一生。
乌尼孟和的母亲达日玛1960年出生。那一年,还不满周岁、尚未取名的她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成为牧民道力玛额吉的女儿。那时,道力玛已40多岁,腿脚不便的她独自抚养幼小的婴儿,难度较大。
1962年的一天,乌力吉苏荣去道力玛家串门儿,当时刚蹒跚学步的达日玛看见这个人高马大的陌生人,不仅没有心生怯懦,反而上前抱住他,嘴里还念叨着“爸爸、爸爸”,怎么也不肯撒手。看着年幼的女儿和乌力吉苏荣如此亲近,道力玛便眼含热泪,将视为己出的女儿托养给了乌力吉苏荣一家。由此,达日玛成为了乌力吉苏荣和他爱人都贵玛的女儿。
从懂事起,达日玛就被养父顶天立地、说一不二的铁血军人形象深深影响。后来,在养父的允许和鼓励下,年仅13岁的达日玛便参加了民兵队伍,练习骑马、射击、劈刺等项目。
1978年,达日玛与民兵战友贺喜格图喜结连理。“民兵训练非常辛苦,当时我年龄小,他总是帮助我。就这样我们从战友慢慢发展成了恋人。”说起青葱岁月,如今在二连浩特市安享晚年的达日玛老人露出小姑娘般的羞涩。
1981年,这一边境线上筑起的幸福小家庭喜添新丁,志同道合的夫妻俩为儿子取名为乌尼孟和(意为永远牢固),寓意边疆永远太平、安宁。后来,达日玛又成了呼格吉乐图雅嘎查妇联主任。在她的带领下,嘎查妇女们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为边境安全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达日玛个人也获得了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
“在我的印象中,姥爷是一位英雄。他有很多的军功章,也有很多的荣誉。在我的心里,妈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女强人,从来不说累、苦,不管碰到啥样的困难都会一往无前、永不言弃。”乌尼孟和说。
“你看,我刚说优秀是可以传承的吧?”还兼任着格日勒敖都苏木党委委员的宝音接过话茬说,乌尼孟和不仅是优秀护边员,还是二连浩特市党员中心户、边境堡垒户、草原110“三户融合”的代表。
■下转第4版 ■上接第2版
作为锡林郭勒草原上诸多党员中心户的一员,乌尼孟和充分发挥“上联支部,下联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带领辖区18户53名牧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乌尼孟和家距边境线仅5公里。针对外来人员和过往车辆日益增多等实际情况,他在自家草场安装了监控终端,时刻对可疑人员和车辆进行监控。几年来,他上报各种情况多达2000多次,先后参加驻地军警民联合防控巡查80余次,提供各种线索60条,堵截边境周边非法偷猎和盗挖野生药材人员80余人次。
此外,他还经营着“家庭牧场”,发展家庭旅游。同时,引导加强周围低收入家庭“造血”功能,通过项目上“拉”、技术上“带”、精神上“促”,带领辖区牧民群众共同致富。
在与记者说话期间,乌尼孟和3岁的小儿子跑了过来,要让爸爸抱抱。
“这是你们家第四代护边员吧?”
“哈哈,谁说不是呢?我们家3个孩子,咋也得有一个子承父业吧?”乌尼孟和说得轻松,朴实的话语却彰显着他心中那重如泰山般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