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垃圾收储运体系覆盖面提升

  □本报记者  帅政

  入户村道平坦干净,村舍房屋庭院整洁……走进兴安盟科右前旗的村镇,村庄的样子让人眼前一亮。

  “家里的塑料瓶、玻璃瓶和废旧物品积攒起来,一年下来能卖1000多块钱呢。”日前,科右前旗德伯斯镇前宝地嘎查村民六十一,把自己攒下的废品卖到了村内的废品回收站,数着手里的现金乐呵呵地说。

  科右前旗将乡村垃圾分为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3类,按照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原则,精准分类施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生产垃圾化废为宝,建筑垃圾就近填埋。现已做到垃圾源头减量80%,其余的垃圾通过收储运一体化模式,实现了垃圾处理全覆盖。

  今年以来,我区不断完善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城市或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村庄,采用统一收运、集中处理的处置模式。对交通不便或运输距离较长的村庄,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化、分散化、无害化处理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处理。同时,加强村庄垃圾收集房建设,逐步淘汰非封闭的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增加密闭垃圾转运设施配置,防止转运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重点加强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截至上一季度,我区已下达2023年自治区农村牧区垃圾处理补助资金5000万元,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行政村占63%。力争到2023年底,全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70%以上,黄河流域基本实现全覆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北国风光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收藏
   第10版:市场监管
   第12版:出彩
“塞外天池”展新颜
【纵览】
算清草畜平衡账
有力有效维护河湖水生态环境
乡村垃圾收储运体系覆盖面提升
山林的“活地图”
林园清香溢 梨园果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