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疆楷模”关慧明:

科技赋能 携手各族群众心向未来

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试验田。
关慧明(右一)与院士工作站工作人员交流。
关慧明在做实验。
夏日华在喂牛。
于秀珍观察西红柿长势。
  □皇甫美鲜  海军

  “关老师,你看我建的党员活动室今天完工了,行吗?” 6月11日,关慧明接到了学生于秀珍的视频电话。从当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如今的公司总经理,今年42岁的蒙古族姑娘于秀珍感慨地说:“我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关老师就是我的父亲,他教我感党恩、教我技术、教我为人处事,我才有了今天。我的公司是搞蔬菜种植的,联结了村民80多户,建企业支部、建党员活动室就是为了把员工、当地村民团结起来,一起致富!”

  像于秀珍这样得到过关慧明帮助的村民、种植大户数不胜数。参加工作38年来,关慧明攻克过两项世界难题,成为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负责人、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今年又获得“北疆楷模”称号。

  然而,你想不到他是一位从偏僻小山村走来的达斡尔族农技专家。

  立志要让村民富起来

  1962年,关慧明出生在兴安盟阿尔山市,他的父亲是满族,母亲是达斡尔族,并且都是大学生。

  到了上学年龄,关慧明在离家近的一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小学读书,他从小无论学习还是劳动都表现突出。1975年,他告别了小学,进入中学。然而,当时高考制度还没有恢复,这让他萌生了放弃读书去劳动的念头。他向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父母难以接受,但看见关慧明十分坚定,便同意了他的决定,并把他送到姥姥家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银河乡长发西队劳动。

  原始的农具、破败的房屋、简陋的用品、不便的交通……长发西队的贫穷落后深深地刺痛了关慧明。

  关慧明在银河乡的两年过得异常充实,白天在地里锄地、拔草,到了晚上开着拖拉机翻地。日复一日的劳动,使得年少的关慧明深刻地体悟到了农民的辛苦,也为他以后长期从事蔬菜工作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看到长发西队的贫穷落后,我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让农村富起来!”关慧明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千。

  1977年,高考恢复了!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后,从小有抱负的关慧明又回到校园。1980年,关慧明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内蒙古农牧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第二年选择了蔬菜专业。

  大学毕业后,关慧明来到乌兰察布市,扎根沃土,成了一名团结各族人民、用科技力量服务农牧民、为祖国的强大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农业科技专家。

  农牧民的好兄弟

  只要农牧民兄弟需要帮助,无论他们在何处,关慧明都会尽他所能、不求回报给予帮助,这是关慧明工作38年来的一贯作风。

  说起关慧明的好兄弟,夏日华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夏日华是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察汗不浪嘎查的一位蒙古族牧民,也是嘎查的党支部书记。5月24日上午,笔者从集宁出发驱车往北行驶110公里来到了察汗不浪嘎查党支部所在地。远远望去,砖瓦房前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分外显眼,房内有会议室、草原书屋等多个功能室。

  说起关慧明,夏日华侃侃而谈,他说:“我和关老师相识有30多年了,经过多年打交道,我们成了好朋友。关老师无论是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还是精神激励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上世纪80年代末,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夏日华想干出一番事业,但是由于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加上草场面积小、干旱等不利因素,让他束手无策。然而一个人的出现,给他带来了希望,这个人就是关慧明。

  在一次农业科技培训会上,夏日华结识了关慧明,从此,关慧明经常给夏日华提供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并给他送去各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夏日华也积极参与种植养殖业技术培训,学到了很多农牧结合发展的知识和技术。

  说起关慧明的帮助,夏日华印象最深刻的是指导他养西门塔尔牛的事情。有一次他俩谈话时,关慧明告诉他养西门塔尔牛有很好的前景并鼓励他可以试试。听了关慧明的话,夏日华下定决心试一试。

  “2018年,我凑齐10万元从河北省张北县买回9头西门塔尔牛,当时好多熟人都觉得我的举动有些冒险,毕竟10万元对一个普通牧民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因为我相信关老师,所以没有犹豫。过了1年,我挣回本钱了,现在大小牛一共有60多头,年收入达到了15万元,我真的特别感谢关老师!关老师帮助我们从来不求回报,而且再苦再累也不会推辞。”夏日华感动地说。

  教种草、种胡萝卜、种洋葱,教高效养殖,教销售农畜产品,只要夏日华请教,关慧明就细心地进行指导,他俩就像亲兄弟。

  像夏日华这样的农牧民朋友,关慧明有1000多个,如海南的刘玉珍,山西朔州的张和万、右玉的刘军,河北尚义的刘春光,新疆巴州地区的孙荣华等。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关慧明实地去不了,便开通了抖音,在网上帮助他们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成了网红专家。

  把全身技能教给年轻人

  前几天,内蒙古腾格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了党员活动室,这个公司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毫沁营村,员工几乎全部是村里的党员。这个活动室就是公司总经理于秀珍的“父亲”关慧明让她建的。

  “关老师对我们特别严格,每次见到我,第一个问题就是‘有进步没’,每次来我们基地,他就仔细检验我们的产品,把蔬菜一个一个拿出来用手摸着看,只要发现问题就会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敦促我们及时解决……”说起关慧明,于秀珍滔滔不绝。

  “我2012年第一次走进温室大棚,看见茁壮生长的蔬菜感觉特别美好,当时听朋友说租一个温室大棚只需3000元,一座大棚年收益能达到2至3万元,我很心动,想去试一试。2014年,我承包了15座大棚种了蔬菜,结果因为经验不足,赔了50万元。”于秀珍回忆创业之初的经历说道。

  当时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一个人的出现让她走出了困境,并走向了成功,这个人就是关慧明。

  2015年,关慧明和他的团队在全区各地选聘了一批科技特派员,其中就有于秀珍,就这样她成了关慧明的学生。关慧明不仅在蔬菜种植知识、技术方面给她指导,还在蔬菜销售、品牌打造、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做人做事等方面给予于秀珍帮助和鼓励。在关慧明的精心栽培下,于秀珍从一个蔬菜“空白选手”变成了经验丰富的农业行家、企业老手,走出了创业困境期,事业步入了正轨。

  于秀珍说:“有一次,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关老师把试验产品免费给我,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当时我想给老师买一份礼物表达感谢,但他再三拒绝,最后在我的坚持下,他说想要的礼物是牛舌饼,我给他送去了10个牛舌饼。”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在关慧明的帮助下,于秀珍的事业有了一定的起色,然而真正让她还完债、翻身的是2022年。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蔬菜一度成了紧缺物资。内蒙古腾格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学府花园等4个小区的蔬菜供应。得知于秀珍的公司承接小区居民的蔬菜供应任务后,关慧明第一时间打电话了解情况,并叮嘱她说:“给居民送蔬菜必须保证质量要好、份量要足、也要干净,同时价尽量低,在这特殊时期我们不能发国难财,要在居民心中树立好的形象。”

  于秀珍牢记关慧明的嘱咐,严把质量关、做好配送服务,为居民吃上实惠、优质的蔬菜尽心尽力。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蒙古族小伙子义如格乐也是关慧明的徒弟,2014年成立了呼和浩特市亿祥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耕地100多亩,主要业务包括蔬菜水果采摘、单位团购、家庭式配送、线上销售等,带动就业20多人,年产值达到500万元。 

  2017年,义如格乐拜关慧明为师,学习先进绿色科学种植技术、精准培养客户、优质售后服务方面的知识。在关慧明的精心指导下,义如格乐的事业发生了质的变化,收入也迅速增长。

  “我已经62岁了,在有生之年,得赶紧培养年轻人,让他们尽快成长!”关慧明这样说也这样做,他把全身技能毫不保留地教给年轻人,目前已培养博士、硕士及本科农技人才30多人。内蒙古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刘艳感慨地说:“自从得到关老师的指导后,我找到了人生价值。目前,我们正在研究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番茄繁育技术,已选育出一种‘口感番茄’,和国际品种相当,找回了小时候的味道,已开始推广。”

  攻克难关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作为民生领域重要的产业农业更需要引起重视。

  说起农业,以往我国多类蔬菜都依赖于国外种子,这些蔬菜长时间处于被国外垄断的状态,为改变这个现状,我国提出了蔬菜良种国产化战略,并投入财力和人力推进这项工作。

  关慧明作为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工作站负责人,在方智远院士的带领下,在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及科技局的支持下,开启了蔬菜良种国产化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提出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背景下,蔬菜研究不断深入,关慧明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国家科研成果2项、发明专利5项等成绩,打破了国外种子垄断的局面,使蔬菜良种国产化步伐加快。

  科技攻关不仅促进蔬菜良种国产化步伐,还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月30日下午,察右中旗铁沙盖镇黄羊城村的种植大户张小平带着相关证件来到关慧明住处,找他办理领取种植补贴的手续。张小平说:“我2004年认识关老师,当时我种的100亩洋葱苗出现了问题,所以请关老师帮忙,他去了两次后问题解决了。今年我种了300亩胡萝卜,其中多数是关老师他们研发的国产种子,现在的国产种子质量很好,一亩地只需要100元,但是用国外种子的话一亩地需要1000多元,加上关老师这儿给的化肥补贴,即便行情不好我们也能收益,行情好的话收益更高。”

  关慧明的微信好友有几千个,其中90%都是农民,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这些人只要向关慧明请教农业方面的技术知识,他就义不容辞地尽力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这也成了关慧明的日常工作。

  2017年,甘肃省武威市一个叫董慧娟的技术人员遇到了难题,几百万株辣椒苗在几个小时里开始枯萎。董慧娟第一时间给关慧明打电话,哭着说:“关老师,几百万株辣椒苗全都死了!”正在北京开会的关慧明让董慧娟马上拍个照片发给他。看完照片,关慧明说:“你别着急,这些苗有救。我让人带上制剂从呼和浩特坐飞机到银川,同时在你们当地找一些原料按照我说的方法配齐,喷洒在辣椒苗上。”董慧娟按照关慧明的指导采取了施救措施,过了3天,辣椒苗重获生机,最后只损失了5%的投入资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获得“北疆楷模”荣誉后,关慧明更忙了。为了让国产胡萝卜尽快带给农民收益,他平均每天奔波300公里,指导安徽宿州国产胡萝卜试验基地种植、呼和浩特的武川、和林格尔万亩冷凉蔬菜基地种植,查看在察右中旗、兴和等地推广种植3000亩胡萝卜国产化种子的生长情况。他心怀祖国,早在2010年就开始紧盯毛乌素沙漠、库布其沙漠治理并开始了探索,2022年参加了鄂托克旗兼顾生态、生产功能的沙地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专家组,并担任顾问,经常奔赴毛乌素沙漠深处,研究试验。经过10多年的努力,日前有了重大突破,辅助栽培沙漠柠条种植技术在毛乌素沙漠鄂托克旗段试验成功,柠条成活率达97%,成本仅是原来的50%,为高质量大面积沙漠种植柠条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说是农业技术跨界林业,为解决世界难题、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贡献。

  问他为何这么拼,他说:“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得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人民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关慧明几乎每天都在田间地头为菜农服务;参加工作38年来,累计培训10多万人次,义务现场指导近20万人次;提出了冷凉蔬菜这个概念,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连续攻克2项病虫害防治世界难题;每年自有知识产权新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万亩,覆盖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农牧民5万户6.5万人,帮助农牧民增收4000多万元……科技是一束照亮人心的光,他以科技之光连接起各族兄弟,凝聚起“石榴籽”大家庭一起向未来。(本版图片均由海军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北疆楷模”关慧明:~~~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乌兰察布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 携手各族群众心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