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三明让民主村民主又富裕

  □本报记者  薛来

  “亭台楼榭绿树间,水系环绕通幽处,书院静谧闻墨香,瓜甜果美产业兴。”这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的新样貌。   10年前,民主村可没有这番美景。由于管理不到位,村里矛盾滋生,许多公益事业和惠民政策难以落实。直到一个人站出来勇挑重担,民主村才有了现在这般模样,这个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张三明。

  “2015年走马上任后,我也挺犯愁,村里的矛盾多得数不清,村民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打出手。”张三明摇着头回忆,“我当时就想,既然挑起了这副担子,我就要让民主村真正文明富裕起来!” 

  于是,张三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村里有威望、有文化、有能力、有觉悟的村民推选出来,与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组成议事小组,实现村民家门口的民主治理。通过议事小组工作法,解开了群众“心结”,树立了党员干部威信,工作局面成功打开。紧接着,村委会在每个村民小组建立村级党务、村务、财务阳光公开微信群,直接把粮补煤补发放、低保调整、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水费收取等工作全部在群中公开,实现村有公开栏,组有大喇叭、小黑板,既给村干部一个清白,也给群众一个明白,让过去村组干部的“独角戏”变成现在干部群众的“大合唱”。

  “‘人心齐,泰山移’,解决了人心问题,才能有更大动力发展产业,让村民真正致富。”张三明说。民主村通过精心谋划和布局,产业结构呈现出“一林二养三瓜菜”的景象。当前,村内栽种林果3120亩,年产禽蛋63万斤、年出栏肉羊11万只,露地种植蔬菜、西红柿、西甜瓜7500亩。

  产业发展撬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民主村每年举办梨花节、“乡村大嫂”拉面大赛等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品尝具有地方特色的拉面、农村炖笨鸡、河套面筋等美味,实现了以农兴旅、以旅促农,把村庄变景点、村居变客房、土特产变商品,“去民主村逛逛”成了不少人休闲游玩的新选择。

  在张三明的带领下,民主村成为河套地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明星村”,先后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最美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美丽休闲乡村”“文明村镇”等多项荣誉。

  “今后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把组织优势和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行5G牧场建设和全自动脱水菜深加工工厂建设,让村民在共同富裕的路子上走得更稳更好。”张三明信心十足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乌兰察布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乡村振兴
〖看台〗
环境整治提颜增质 乡村面貌按下“美颜键”
张三明让民主村民主又富裕
精细化气象服务护航丰产丰收
〖速读〗
粽香弥漫李家村
一院一景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