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路治沙”锁黄龙

  □本报记者  霍晓庆  肖璐

  7月,驱车行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的阿浩线,人们会被公路两侧蔚为壮观的草方格沙障所震撼。大片的草方格随着起伏的沙丘连绵延伸向远方,如同在大地上织就的黄金甲,将沙子牢牢锁住。草方格内,刚撒下不久的草种已经萌发出绿意。

  这是翁牛特旗去年11月刚刚通车的第13条穿沙公路,与其他12条穿沙公路一起,将沙地纵横切割。路修到哪里,草方格就织到哪里,绿色就蔓延到哪里。

  作为治沙的一大创举,“以路治沙”见证和记录了翁牛特旗战黄沙的智慧和勇气。

  翁牛特旗位于西辽河上游、科尔沁沙地西缘,原有沙化土地面积719.82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0.36%,8个苏木乡镇地处风沙区内。过去多年,约14万沙区人饱受风沙的危害。

  沙地,必须要治理。怎么治?翁牛特旗创造性地提出“以路治沙”模式。茫茫沙海,治理难度极大,有了路,治沙工队和材料就能进入沙漠深处,治沙就有了基础的条件和依托。

  确定了治沙思路,翁牛特旗举全旗之力,开始向沙漠进军。从2003年第一条穿沙公路修建通车至今20年间,翁牛特旗先后开通响道线、图哈线、都拉线、都冷线、乌白线等13条穿沙公路,总里程近400公里。

  条条穿沙公路,五横八纵将翁牛特旗境内的科尔沁沙地切割成若干生态治理区,不仅方便治沙物资、治理措施进入沙漠腹地,也打通了沙区群众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为沙区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以前去一趟乌丹镇,短短100多公里,要绕路走三四个小时,乌白线通车后,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白音套海镇响水村村民刘向军说。科尔沁沙地距离刘向军家仅十几公里,他家一出门就是沙子,■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家里的园子也被沙子埋掉。乌白线通车后,让多年吃够沙子苦的响水村人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治沙造林大军。

  五六月份,天渐渐热了起来,刘向军和爱人早晨4点多就从家出发前往造林地,中午自己带饭将就吃一口就继续干活。“遇到十几米高的沙山,车上不去,只好扛着七八十斤的稻草和树苗爬上去。沙子很软,一脚踩下去能陷十来公分深,常常走一步退两步。”刘向军说。

  昏黄的沙漠里,五六级的大风卷起漫天黄沙,治沙人脚步不停与黄沙赛跑。就这样,扎下的草方格逐渐连成片,草方格内种下的柠条和沙柳不仅圆了沙区人的绿色梦,也圆了他们的致富梦。“以前草场沙化,牛羊没草可吃,生活困难,现在种下的柠条和沙柳过两三年就能平茬了,到时候加工成饲料,牛羊不愁没吃的。”高日苏嘎查的斯琴毕力格说。

  多年来,翁牛特旗累计治沙583.8万亩,占全旗沙化土地面积的80.3%,该旗先后获得“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先进集体”“全区生态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社会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阿拉善高新区
王莉霞张延昆会见来内蒙古参加世界蒙商大会的嘉宾
内蒙古羊草新种质创制驶入快车道
内蒙古(呼和浩特)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 协同发展论坛暨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 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宣讲团走进 自治区人大、纪委监委和检察院
学思想 大家谈
以文博执笔 绘写文化北疆
书香校园播撒文化种子
社区“托”起孩子多彩假期
歌舞剧《荞麦花开》致敬历史辉映未来
“京蒙协作”向优势互补多方共赢迈进
“以路治沙”锁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