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煤城乌海变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本报记者  郝飚

  8月的乌海湖湖光潋滟,风景宜人。眼下正值乌海旅游旺季,在乌海湖一号码头,坐船游湖的游客排起了长队。“乌海山、海、沙、城的美景很有特色,特别是乌海湖沙与水相交融,打破了我对西北的认知。”坐船行驶在宽广的湖面上,一位来自南方的游客赞叹道。

  导游王嘉锴告诉记者,如今乌海深度游日益火热,乌海湖、甘德尔山、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景点颇受外地游客青睐,乌海市“来沙漠看海”的旅游品牌已叫响。

  波澜壮阔的乌海湖、绿意盎然的甘德尔山、星罗棋布的公园绿地……眼前秀美的景致不仅吸引着外地游客,也让很多老一辈乌海人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和城市的日新月异。60多年前的那段火红岁月,正是靠着他们的双手,这个戈壁沙漠连片的不毛之地才有了生机,乌海这个名字才出现在祖国的西北。

  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一五”时期的重点项目包钢遇到了焦炭等辅料不足的问题。当时乌海地区的煤炭发热量高、品种多、结焦性能好,是钢铁冶炼的上好原料。在这种情况下,煤炭部和自治区党委把乌海定为包钢的焦煤生产基地,进行重点开发。

  1958年10月,一场轰轰烈烈的“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在乌海地区正式上演。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在乌海的戈壁荒野中艰苦创业,将优质的焦煤源源不断地运到包钢,为新中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拉开了乌海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

  当时自治区派来大批干部筹建乌达矿务局、桌子山矿务局,同时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从大同、开滦、抚顺、鸡西、井陉、峰峰、鹤岗等10多个老矿区涌到乌海煤田。

  王海潮就是亲历者之一。1958年,作为支援乌达煤矿开发建设青年突击队的一员,20多岁的他背着一袋干粮和一卷铺盖从巴彦淖尔来到乌达。据他回忆,当时初到乌海的条件极为困难,没有住房、没有饮水、没有供电、没有蔬菜,处处是戈壁黄沙。恶劣的环境没有吓退他们,广大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打水井、修泵房,挖地窖建房,开荒种菜种粮,渐渐站住了脚,让这座塞外煤城有了雏形。同时,大家以冲天的干劲投身煤矿生产中,连创生产佳绩。1958年底,乌达矿区、桌子山矿区均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全年生产任务。

  这一场“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为乌海这座城市带来了第一批常住人口,锻造了第一代产业工人队伍,建成了煤炭基地雏形,带动和加快了地方政权建设的步伐。而它所体现出的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重在奉献、不图私利的高尚品格;没有条件也要积极创造条件的冲天干劲成为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蒙古马精神的最好诠释。

  60多年来,“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所带来的精神力量也引领、激励着乌海一代代建设者拼搏前进。

  乌海市曾经荒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达60%,1976年建市初期,乌海市森林面积只有533.3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0.38%。■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为了生存发展,一代代乌海人以其坚韧的品质向沙海宣战,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治理,乌海市沙化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林地面积、植被盖度不断增加,全市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情况得到遏制,创造了“绿进沙退”的奇迹。如今,乌海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乌海市先后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行列。

  作为一座因煤而建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欠账多、功能服务不健全长久以来困扰着群众生活,也制约着城市发展。多年来,乌海市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民生答卷,不仅让城市三分之一人口“出棚进楼”,实现安居,还持续提升医疗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完善基础设施,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全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去年开始,乌海市将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作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推动城市转型的有力抓手,聚焦城市“基础”“经济”“颜值”“精神”“品质”“服务”等方面内容,既擦亮“面子”,又充实“里子”,不断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提升城市品质。

  “搬进了新楼房,不仅住得好了,而且小区里还有活动中心、医疗室、大超市、幼儿园等配套设施,生活特别方便。”曾在煤矿棚户区生活了半辈子的王金秀老人不禁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

  从“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到现如今,60多年转眼而逝。这期间变化的是这座城市越来越美,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不变的是“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的精神依旧流淌在乌海人的血液中,那段记忆仍然时常被唤起。

  当年老红军康岳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乌海支援煤矿建设,并带领大家成立了乌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如今他的孙子康炜继承了爷爷的精神,不仅成为自治区劳模,还加入了自治区职工宣讲团。平日里,康炜积极走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为大家讲述回忆那段峥嵘岁月,让“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精神不断传承。

  “乌海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这样一种精神,当前和未来,我们依旧需要这种精神。”康炜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赤峰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论道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出彩
让万里山河更加多姿多彩
工夫潮州:延续千年 文脉 古今相得益彰
通辽以生态文明建设重塑发展内涵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 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煤城乌海变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包头向绿色发展进发
文学月刊《鄂尔多斯》面向全国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