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瀚海荒川披绿装

  □本报记者  李雪瑶  通讯员  邱静

  走进赤峰市巴林左旗,青山绵亘,绿水萦带,目之所及,尽是美景。

  驱车前往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红光嘎查,沿途草木葱茏。

  “二三十年前,我们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荒漠,雨水少,树木少,一刮风,几米之内都看不清人。”68岁的老人叶西回忆起当年被荒漠围困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们就开始与沙抗争。叶西说,那个年代没有汽车,种树也必须选在4月,大家套上毛驴车,拉上树苗和水,扛着铁锹,带上干粮,徒步赶往十几里外的荒漠地带栽种杨树和锦鸡儿,每天饮风咽沙,一干就是一个月,一连干了5年。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住户也多了,全是杨树和锦鸡儿。”叶西说。

  一个地方荒漠化治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部人与沙的斗争史,在这场漫长的斗争中,无数治沙英雄的名字被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当代愚公”李发,领着妻儿老小治山造林二十多个春秋,为荒山披绿,让树木成荫;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陈桂容,3年时间为家乡植树6万余株,连续1060天造林不停工;市级劳模王梦奎带领乡亲们播种锦鸡儿、沙蒿2千多亩,栽杨树25万余株、柳树约28万株,种山杏300亩,栽苹果树1000多株。

  几十年不懈努力,让巴林左旗的生态环境发生着巨变,但防沙治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

  根据2019年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巴林左旗沙化土地面积48.01万亩,占全旗国土面积5.03%。

  这些数据亮出了巴林左旗多年来治沙防沙的“硬核”成绩,但也暴露出了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功能不强等短板。

  鉴于此,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成为巴林左旗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该项目由各级党组织负责牵头抓总,带动党员群众通过人工种草、免耕补播、围栏建设、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有效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修复了草地生态系统,减缓水土流失速度,促使该旗草原植被覆盖度进一步提高,草地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能力显著增强。

  “2021年到2023年,巴林左旗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共6.2万亩。其中,2021年草原生态修复项目3.8万亩,2022年草原生态修复项目0.5万亩,2023年内蒙古东部沙地综合治理项目人工种草1.9万亩。”巴林左旗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王学东说。

  与此同时,巴林左旗林业和草原局党委还从加强党建引领、完善治理模式、加大科技支撑、推进民生改善、坚持保护宣传几方面着手,不断推进和完善当地的防沙治沙工作。

  ■下转第4版  ■上接第3版

  近几年,巴林左旗大力发展灌木平茬利用产业,利用灌木平茬技术,发展灌木饲料颗粒和生物质燃料颗粒加工,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前,锦鸡儿用来防沙固沙、保持水土,现在还能用来喂牲畜、做燃料,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查干哈达苏木红光嘎查书记额尔敦毕力格告诉记者。

  1998年,巴林左旗提出“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马鹿产业化发展路子,先后成立内蒙古健元鹿业、赤峰林源鹿业等5家集饲养和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林东镇柴达木村红格尔玫瑰庄园的生态园区绿化工程总投资100多万元,绿化面积500亩。

  碧流台镇的大良沟蒙古野果合作社把党建、乡村观光旅游、生态种植养殖等乡村经济发展新形式融为一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绿色成就产业,产业反哺绿色。绿富同兴成为巴林左旗生态建设规划中的重点。

  据巴林左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揣宏伟介绍:“全旗生态修复与建设将按照‘12345’林草发展总体目标,推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态产业稳步发展。”发展总目标里包含了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果产业、林产品加工业、森林旅游产业等5项林草产业。这些产业已经随着防沙治沙工作的深入悄然兴起。

  几代治沙人饮风咽沙数十载,巴林左旗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人沙鏖战”已然成为历史,人们在先辈拓荒过的土地上再添新绿,在生机盎然的山水间创造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广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联合声明
习近平抵达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 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呼和浩特火爆出圈
瀚海荒川披绿装
内蒙古工业大学以学促干肇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