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生态树到“摇钱树”

内蒙古首例规模化樟子松 嫁接红松试验成功

  本报11月14日讯  (记者  霍晓庆)记者从自治区林草局获悉,内蒙古首例规模化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胜利机械林场取得成功。这意味着过去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樟子松人工林,将成为持续增收的“摇钱树”。

  樟子松嫁接红松不仅较正常生长的红松果林结果早、松塔个头大、松子颗粒饱满,结塔量也增加一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2016年春,胜利机械林场首次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以幼树主干顶芽嫁接方式嫁接红松400亩,每亩樟子松林嫁接40株红松。在自然生长、未采取抚育及水肥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嫁接的树苗于2022年开始大面积结实红松松果,2023年生产成品松子2000斤,产值13万元。■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如果没有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这样一片松林每年基本不产生任何经济上的收益,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叠加。”胜利机械林场场长杨静才说。今年林场扩大嫁接面积,已累计完成嫁接3100亩、12万株。

  据了解,采用樟子松嫁接方法营造的红松果林三四年后逐渐结果,较正常生长的红松果林提前8—10年,7—10年进入盛果期。在精细化经营管护条件下,每株树可产出2.5—4.5斤松子,按每斤50元计算,每株树可收入125—225元,按每亩40株计算,可收入5000—9000元。

  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当地农牧民发展林草产业的热情。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兴安盟6个旗县市的5个林场、13个乡镇、18个村集体实施,辐射带动周边群众1500余户。下一步,兴安盟林草局还要在全盟范围内启动实施10万亩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

  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樟子松耐寒耐旱,是我国北方地区人工造林先锋树种,在内蒙古有大面积分布,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乌兰浩特市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成功案例,有望在全区大规模推广,成为林场、农牧民稳定增收的新路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阿拉善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乡村振兴
习近平向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致贺信
贺 信
习近平离京赴美国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同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京蒙双向奔赴 同心追梦共富
孙绍骋王莉霞赴北京大学考察并与郝平深入交流
我区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 评价获评西部省份第一
御风而上 乘势而行
内蒙古首例规模化樟子松 嫁接红松试验成功
青山未老 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打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