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19日讯 (记者 李永桃 康丽娜)12月1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专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全区发展改革工作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立足职能职责,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部署,全区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效。1-11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9%,位居全国第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在抓好经济平稳运行方面,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今年先后出台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62条、产业高质量发展120条等政策举措,同时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实行重大项目精细化调度、全生命周期管理,压实各方责任,深入开展“冬施工程”“猫冬变忙冬”“集中审批月”等活动。截至11月底,全区实施的3154个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020亿元,同比增长29.6%,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总体上看,全年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主要指标增速始终好于年初预期、高于全国平均。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全区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平均45.7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4.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3.2%。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3%,其中,风力发电投资增长21.6%,太阳能发电投资增长61.7%。
在抓好国家战略落实方面,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从8个方面细化了48条落实措施。2次组织召开自治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统筹谋划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布局优化、水资源管理等关键工作。完成了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规划确定的20项指标全部符合预期进度,其中4项指标提前完成,重大战略任务、重大行动计划、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切实抓好“五个大起底”工作,2万多个待批补批项目手续实现应批尽批,387个“半拉子”工程盘活销号386个。先行先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纳入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 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地区全社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土地、矿产、能源、水资源、粮食、再生资源、公共资源7个领域共56项可量化指标,为全区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全国资源节约集约提供了“内蒙古经验”。在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积极推动盟市、部门有效落实《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3.0版,连续3年召开全区营商环境大会,连续4年实施全区营商环境评估,构建起“广覆盖、多层次”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眼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11月底,全区经营主体270.6万户,同比增长7.6%;1-11月,新设经营主体41.18万户,同比增长17.82%,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成效较为明显。
在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紧盯优势特色产业,集中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印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方案》,出台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11条措施,培育新增氢能、储能、玉米深加工、草业、煤焦化工、氟化工6条产业链,重点产业链增至18条,形成“谋划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此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好支持文件的研究论证、文件起草、实地调研、修改完善、沟通对接等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2023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49.2亿元,较去年增加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