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霞 李玉琢 李新军 张慧玲 康丽娜
12月24日,“中国冷极”根河市,气温零下35摄氏度,2023第十届中国冷极马拉松正在火热进行中。赛道上,一名身穿迷彩服坐着轮椅的参赛选手,在比赛通道关闭前冲过了终点。
手推轮椅,用3个多小时“跑”完21.097公里,他是谁?马拉松对他意味着什么?是什么让他一往无前?
王曙光,1964年出生于内蒙古根河市。40年前,他从这里走进军营,40年后,他回到故乡,在最寒冷的冬季,在赛场发起冲刺,以顽强的毅力完成比赛。他的精神如同一道曙光,给人们以力量。
“参加这个比赛,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达成战友们心目中的‘老营长’臧雷多年的一个愿望——在最冷的季节,到中国最冷的地方看一看,我的家乡就是中国冷极根河市。第二是这次马拉松开赛时间是12月24日,这个日子也是我曾经战斗过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原27集团军在长津湖作战的日子。这个日子很有纪念意义,所以我这次坚定地来跑马拉松。怕耽误时间,轮椅都没有邮寄,是我随身带来的。这次奔跑,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致敬前辈!”王曙光激动地说。
王曙光1983年9月1日入伍,1987年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获军事学学士学位。同年,他放弃了到国防大学第二期师资班学习的机会,主动请缨到边疆老山前线参战,在著名的“李海欣高地”任见习排长。作战中他负伤,失去了双脚和右手中指,双下肢截肢。经历了10次手术后,他安装了假肢重新站了起来。
此后,王曙光在原北京军区所属部队服役。荣立一等战功的他,在服役期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伤残带来的不便刻苦学习,先后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及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17年八一建军节,他作为全军49名现役英模代表之一,受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庆祝大会。
负伤前他战胜了敌人,负伤后他战胜了自己。失去双腿的王曙光,依旧伟岸地站立在人生之巅。
■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12月25日,作为一名党员,王曙光以《把军装穿进灵魂里》为题,为根河市党员干部讲了一堂专题党课,讲述自己每一次面临艰难抉择时的心路历程。他的经历,深深感染着现场的党员干部。一位党员说,“这样的人生,令人敬佩,这堂党课,给人力量。”
12月26日上午,即将离开根河市的王曙光,陪同“老营长”臧雷,站在中国冷极标志性建筑温度计前“打卡”,他们身姿挺拔,令人感叹。
“王曙光在高考时选择了军校,毕业后选择了前线,伤残后选择拼命学习……我一直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地方培育了这样优秀的人?他的家乡最低气温零下58摄氏度,他战斗过的地方最高气温56摄氏度,这是怎样的一个反差,我一定要去他的家乡根河去看看,今天,我终于来了。这次他以这样的方式,来缅怀牺牲在长津湖的先烈们,对于社会、对于青年、对于我们来说,都十分有意义。”解放军著名英模臧雷说。
“长津湖战役,战士们冒着严寒作战,战事惨烈,但最后取得了胜利,为我们赢得了和平。很多前辈牺牲了,再没有回来。我这次参加马拉松比赛,跑到10公里的时候,好多人劝我上收容车,别逞强了。我说,不可能,军人怎么能在作战时退缩。在比赛通道快关闭前,我跑完了,完成任务,达成目标,这是必须的。”王曙光坚定地说。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王曙光“披挂上阵”,在数九寒天的时节,王曙光在赛场发起冲刺。这场轮椅上的马拉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感受到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这道寒冬中的耀眼曙光,给无数人以一往无前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