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冶金技术。勤劳的工匠抟一捧泥土,雕千般模范,在淬火中成型,名为“吉金”,用于敬奉祖先和祭祀神灵。吉金是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字,“青铜”是现代人为这类型的金属器物赋予的名字。吉金最初铸造完成时的色彩像金子一样灿烂华丽,因为年代太久远,出土后被氧化成青绿色,蓝斑绿锈,所以有了“青铜”之称。
在内蒙古博物院文明曙光展厅就有这样一件吉金——春秋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是该院镇馆之宝之一。春秋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造型稳重,制作精湛,装饰精美,保存完好,是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1975年,考古人员打破了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的平静,他们在村民家中发现了一些青铜器,随即进行征集。1980年,考古人员再次来到小黑石沟村,从一座中型石椁墓中清理出十几件青铜器。1985年的秋天,这里的村民在挖土时又发现一座石椁墓,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到现场,考古人员从墓中发掘出几百件青铜器。因墓葬在小黑石沟村,所以这里被命名为小黑石沟遗址。
小黑石沟遗址东、西均为南北向冲沟,向西大约一公里处是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的老哈河,该河是辽河的发源地。老哈河由无数条小溪汇集成河,逶迤曲折,千回百转,哺育了古代先民,孕育着人类文明,承载着无尽的历史积淀。从1985年到1998年,考古人员先后对小黑石沟遗址进行了4次发掘,共计发掘面积2300多平方米,清理了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房址、灰沟、灰坑、窖穴、祭祀坑、墓葬等320多处,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就有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
青铜罍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西周和春秋时期。那是一个动荡而多变的时代,也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时代,各地区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融合深入,各学派思想兴起。酒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一种交流媒介,也是祭祀用品。酒在宴会和联盟仪式中使用,表达友好和信任,也可以用来赏赐和献贡,表达尊敬和忠诚。酒还可以用来祭祀祖先和天地,表达敬畏和感恩。青铜罍作为大型盛酒器和礼器,与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青铜罍作为盛酒器和礼器,通常由王公贵族或富豪商人所拥有或赠送,它们不仅是实用器具,也是展示财富和权势的工具。有的青铜罍上还刻有制作者或赠送者的姓名、身份和职务,以及制作或赠送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这些都是表明其社会地位和政治关系的重要信息。因此,青铜罍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政治事件、社会关系、文化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历史上发生过“梁王争罍”的事件。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汉文帝有个儿子叫刘武,他的封地在河南开封一带,即梁国,刘武被封为梁孝王。当时,刘武是有名的古物收藏家,他收藏着一件青铜罍,视为至宝。刘武临死前立下“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的遗嘱,告诫后人千万不要把青铜罍给外人。后来,刘武的孙子刘襄继位,史称梁平王。他的王后姓任,史载这位王后骄横跋扈、贪得无厌。她得知府库中有一件罍,便向刘襄索要。刘襄宠溺王后,不顾祖训,也不听祖母苦苦劝告,将梁王府闹腾得鸡飞狗跳,一意孤行将青铜罍给了王后。汉武帝得知梁平王刘襄竟然将青铜罍给了外姓人,愤怒下令,削去梁国8座城池,并将王后斩首。由此可见罍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出土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的小黑石沟遗址,是典型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中国重要文化遗址之一。该文化遗址1960年在赤峰市夏家店发现,依照考古惯例,以发现处所为名,称“上层文化”,是为了与区别于同样在夏家店垂直出现、年代稍早的夏家店下层文化。
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包括居住遗址和墓群两部分,其中小黑石沟墓群是中国北方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小黑石沟遗址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发现的刻文骨板、岩画、金文资料结合在一起,可以肯定,在整个西周时期,车马和青铜短剑是中国北方草原各部族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