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沙经验 世界共享

  库布其模式:在70多年的防沙治沙实践中,鄂尔多斯市探索出“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库布其模式,走出了一条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磴口模式:一代代磴口县各族群众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向乌兰布和沙漠挺进,战风沙、保家园、谋发展,形成了“一种精神传承、两山理念引领、三生共赢发展、四方主体参与、五域系统施治”的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以路治沙模式:从2003年至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先后开通13条穿沙公路,五横八纵将翁牛特旗境内的科尔沁沙地切割成若干生态治理区,不仅方便治沙物资、治理措施进入沙漠腹地,也打通了沙区发展的通道。

  家庭林场模式:鄂尔多斯等地推行的农牧户包干治沙模式,用家庭承包代替生态治理项目招标,并给予承包户修复补助、休牧补贴、政策农机等鼓励措施,有效激发了农牧民的内生动力,变“要我治沙”为“我要治沙”。

  光伏治沙模式:内蒙古通过太阳能光伏板板上发电,板下种植防风固沙植物,板间养殖,形成了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局面。截至2023年底,全区光伏治沙装机总规模超800万千瓦,治沙面积超28万亩。

  工程固沙:通过铺设机械沙障、草方格、聚乙烯纱网沙障、可降解纤维沙袋沙障等方式,控制风沙运动的方向速度、改变风蚀状况,并配合种植耐旱沙生植物,提升治理区植被盖度。

  科技治沙:探索形成了种子改良、节水抗旱、封沙育林等一大批适宜不同沙化类型地区的治沙技术模式。库布其沙漠治理过程中创新了微创气流造林法、甘草平移种植、削峰填谷治沙等技术。

  产业治沙:全区已基本形成以特色经济林、林木种苗、沙漠生态旅游、光伏治沙等产业为主,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利益联结机制的多层次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锁边林带”治沙技术模式:依据风沙流运移规律,采取“流沙固定,乔灌并举,封沙育草”乔灌草结合治理流沙的技术,对重点沙漠实施锁边治理,在大漠呈现出“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飞播造林技术模式:阿拉善盟探索出适合极度干旱地区飞播造林的技术模式,即“适地、适时、适量、适种、封禁”,一举打破了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属于飞播造林“禁区”的“魔咒”,为其他同等气候条件下的沙漠治理提供了示范。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发展经验: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是内蒙古2023年提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六大工程之一。2022年以来,内蒙古共获批库布其中北部、库布其南部、乌兰布和及腾格里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据测算,4个风电大基地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约89.3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节约标煤282.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3.9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排放280.76万吨,具有良好的社会、环保及经济效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4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滚石上山久久为功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深情嘱托 催人奋进
大事记
直通两会 建言献策
目标任务 放眼长远
治沙经验 世界共享
行动有力 使命必达
内蒙古“三北”工程成就
“三北”精神 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