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民族地区,边境线长1103公里,生活着45个民族111.93万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劳动生活、交往交流交融之地。
对于这片美丽、辽阔的草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深牵挂。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锡林郭勒盟考察调研,同各族群众拉家常、话民生。总书记提出“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殷切嘱托,激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弘扬“蒙古马精神”,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为抓手,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全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创新打造“一廊一带四个基地”,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等活动,积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各族干部群众心中。
◎加快推进“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共创共建共享格局建设
锡林郭勒盟立足“以点带面”的创建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阵地支撑,加快推进“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共创共建共享格局建设,积极打造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名片”。
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廷·巴特尔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阿巴嘎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由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教育基地、萨如拉图雅嘎查党群服务中心、廷·巴特尔牧民培训中心和现代休闲家庭牧场、知青点等学习观摩点组成,可满足一次举办50人至80人的培训。教育基地着重展示廷·巴特尔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扎根草原、建设草原的典型事迹和引领各族干部群众爱祖国、爱家乡、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守护边疆的生动典范。
在苏尼特左旗“国家的孩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展陈有各类历史物件191件、“国家的孩子”人物图片80幅、影像视频资料4部。这些珍贵的图片和影像,全方位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170余名上海孤儿来到苏尼特草原,在草原额吉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并承诺“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动人画卷。
2023年,苏尼特左旗制定印发了《苏尼特左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工作方案》,投入旗本级资金4000万元,打造建设苏尼特左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展览馆)。展览馆投入使用之后,将进一步完善和扩建“国家的孩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厅内容,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作用。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诞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展厅在2007年乌兰牧骑成立50周年之际创办,真实记录了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同进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是全区乌兰牧骑事业成长进步的生动缩影。
多年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创作演出了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先后排演了舞台剧《朱日和情》,讴歌了草原人民淳朴而坚定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家国情怀;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为题材排演了三人舞《爱无声》,生动演绎了亲如一家、血肉相连的民族团结故事,也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体现。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为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贡献力量。
◎“开学第一课”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
2月18日至25日,锡林郭勒盟各中小学陆续报到开学。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118所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已全部正式上课,涉及学生12万余人。为进一步引导全盟学生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过硬本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锡林郭勒盟在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季系列教育活动。
连日来,锡林郭勒盟各地各校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牢牢铭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通过主题班(团队)会和党(团队)日活动、师生宣讲团宣讲等形式,鼓励师生分享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旗手们庄严地护卫着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全体师生庄严肃立,行注目礼和少先队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锡林浩特市第十二小学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老师们以“深刻理解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之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为题进行了讲授,引导学生们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正镶白旗组织各中小学校、幼儿园2700余名师生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从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三个方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融入“开学第一课”内容,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打造民族团结型社区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锡林浩特市爱民社区考察时留下这样的殷切嘱托。多年来,爱民社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社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采取“五心”工作法,即坚持党的领导聚民心、服务各族群众暖民心、宣传教育引导润民心、交往交流交融顺民心、化解矛盾纠纷贴民心,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多年来,爱民社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遵循,优化建立“1+5”联动共议机制,形成“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阶梯架构,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的基层治理体系。认真落实“放管服”工作,精简办事流程,将原有35项便民服务提升至50项,对税费代缴、低保、社保、就业等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服务窗口灵活设置办事时间,尽可能地让居民享受到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按照“社区搭台、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运作模式,推广开展“红石榴代办”服务模式,在惠民超市,设置平价直销、免费发放、爱心兑换、线上购物4个功能区,居民通过手机APP,实现线上购买、线下配送,为行动不便的各族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贴心的生活服务。
“社区是一个大家庭,各族群众都是一家人。我们要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将社区建设成一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家庭,让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爱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李佳说,“每次回想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都能感受到总书记对基层工作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激励着大家把社区工作做实做好。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把党的温暖送到居民心坎上,团结动员广大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全国和谐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文明社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这是爱民社区近年来取得的荣誉。像爱民社区这样的基层社区治理典型,是锡林郭勒盟社区民族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五有”社区为抓手,厘清“差什么”,明确“抓什么”,挖掘“提什么”,切实让运行机制畅起来,让典型引领强起来,让创建品牌靓起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锡林郭勒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和各类活动内涵,全盟各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迎共度传统节日,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月24日,正值甲辰龙年元宵佳节,锡林浩特市将传统韵味和时尚元素融为一体,让市民在“年趣·看元宵演出”“年俗·猜元宵灯谜”“年味·逛元宵集市”“年礼·抽元宵好礼”等众多活动中品味非遗、民俗,感受传承、享受快乐。
贝子庙广场乌兰牧骑文艺汇演、传统锣鼓、舞龙舞狮、喜庆秧歌竞相展演,煮汤圆、铜锅涮、糖葫芦美味纷呈;城市客厅元宵诗词会小小选手们的郎朗吟诵声声在耳,锡林河畔烟花璀璨绽放的景象历历在目,锡林浩特用盛大的庆祝方式唤起了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增强“五个认同”理念。
走进锡林浩特城市客厅,映入眼帘的是DIY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用双手编织的绵绵情谊、传承的浓浓习俗。踏上锡林湖面,冰上赛龙舟参赛选手们用整齐的号子、统一的动作,划出“冰上蛟龙”速度,冲出竞相争先风采。
与此同时,二连浩特市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扭秧歌、猜灯谜、逛庙会等活动,其中“花车巡游”格外吸引人,每一辆造型各异的花车都是一道移动的灯光秀,为元宵佳节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息。“博物馆里过大年”“赶文博庙会”逐渐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新年俗。不少市民走进恐龙博物馆,参与互动,体验年俗,品尝美食,享受欢乐喜庆的文化氛围。
苏尼特右旗通过举办“感恩党 听党话 跟党走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团结一家亲”首届传统游戏比赛,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团结奋进、文明和谐、喜庆祥和的浓厚节日氛围。
太仆寺旗开展了扭秧歌、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表演,各种经典故事演出,让各族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锡林郭勒盟组织的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欢乐、健康、祥和的节日氛围,还丰富了全盟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创作更多艺术作品,让各族群众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共同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额尔敦达来: 团结牧民群众 为守护好边境草原贡献力量
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党员中心户额尔敦达来,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己任,以实际行动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把党的新理论、好政策传遍每一个角落。他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上联支部,下联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辐射周边22.5万亩范围内42家牧户,通过开展普法宣传、上门宣讲等活动,用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递党的声音。
近年来,额尔敦达来先后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并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所在的东乌珠穆沁旗是一个边境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520多公里,境内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是国际性常年开放口岸。我们嘎查距离边境线只有10公里左右。在我的家乡,民族团结守边关已深深融入了日常生活。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守护好祖国的边疆、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额尔敦达来说。
锡林郭勒盟境内有1103公里的边境线,在守好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2013年,党员中心户的做法在锡林郭勒盟牧区全面推广。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依托党员中心户创立了85个“石榴籽讲堂”,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额尔敦达来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边境政策法规,提高自身学懂弄通做实民族工作的能力。在嘎达布其镇铁路开通期间,需征用尚都嘎查10户牧民群众的草场,为了能顺利完成征地工作,额尔敦达来运用法律知识积极进行协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顺利完成任务,保障了企业与牧户双方的利益。
额尔敦达来说:“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嘎达布其边境派出所牵头与驻地政府、边检站、海关、各嘎查党支部等13个党组织成立联合党支部,开展联创联建活动。嘎达布其镇政府联合旗外事办、口岸委、海关、各嘎查党支部等17个联合党工委成员单位,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各嘎查党支部探索‘党员中心户+协会’模式,带领牧民创办畜牧业合作社,促进共同富裕。方方面面都行动起来,一起做民族团结的工作,一起谋发展,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写照。”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额尔敦达来带着自己对边疆草原的热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围绕持续改善边境牧区水源地建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推动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把锡林郭勒盟建成国家绿色新能源基地等方面提出建议。
“要想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就要时刻把牧区牧业牧民放在心上、落到行动上,努力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好事、实事。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履行好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守护好边境草原贡献力量。”额尔敦达来坚定地说。
向沙地发起冲锋 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较前十年实现“双增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22年11月18日,锡林郭勒盟被命名为国家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乌拉盖管理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10月27日,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2个地区被命名为国家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茬接着一茬干”……印有标语的彩旗迎风飘扬,近500亩的沙丘上方形沙障排列整齐。2023年10月26日,锡林郭勒盟举行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重点工程2023年秋季会战启动会暨社会各界投工投劳义务劳动活动,全盟农牧民合作社、治沙企业、专业技术服务队以及先进工作者、劳模、师生、警察、志愿者、工青妇、驻军代表、民兵等社会各族各界代表2058人参加活动。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内蒙古,并主持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对打好“三北”工程十年攻坚战提出了重要指示要求。锡林郭勒盟围绕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立即行动,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详细摸底调查、编制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落实举措,规划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3199万亩,争取2025年前治理面积1120万亩,完成总任务的35%以上;2028年前治理面积2879万亩,完成总任务的90%以上;2030年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如期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乌日根巴雅尔表示:“锡林郭勒盟按照‘生态优先’‘节水优先’‘分类施策’‘综合治理’以及‘先重后轻’的原则,推进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的各项任务。坚持重点治理区域工程项目全覆盖,采取工程固沙、飞播造林种草以及封山育林和草原修复等措施来进行治理。同时希望全盟各族农牧民积极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当中,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生活在苏尼特右旗赛罕乌力吉苏木都日木嘎查的米德格玛老人,如今已经74岁高龄。用她自己的话说“看了沙窝子一辈子、活了沙窝子一辈子。”活动当天,她也主动参与到了劳动中。米德格玛老人告诉笔者:“治理沙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每一个人都去努力,我相信这些沙地终会变成一片绿洲。”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在防沙治沙生态保护建设实践中,始终注重发挥社会各族各界特别是农牧民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正蓝旗推行沙区牧民每年户均三亩义务治沙活动;连续多年,太仆寺旗开展林木修枝打叉投工投劳活动;2011年启动多伦县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百万亩”工程及规模化林场建设总投资21.3亿元,参与工程建设者累计人均增收8万多元。锡林郭勒盟基于林地、草原确权到位,“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等政策落实到位,农牧民造林种草护林护草积极性高涨,每年自发补植、抚育投工投劳普遍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以来,锡林郭勒盟各族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达50余万人次,2023年109万亩林草生态建设任务中,各族农牧民参与人数达1.6万人次。
打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是新时代“三北”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打造浑善达克沙地旅游环线,是锡林郭勒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科学治理,不断促进浑善达克沙地内农牧民通过旅游增收,减轻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压力,助力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重大举措。
2023年12月31日,中国浑善达克沙地穿越大环线发布会在锡林浩特市召开,并同步举行迎新年2023—2024浑善达克沙地穿越大环线四季拉力赛冬季首赛发车仪式。来自全国各地40余家国内知名旅游企业,10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自驾穿越领队齐聚锡林浩特市,共同见证浑善达克沙地旅游环线首发。浑善达克沙地大环线·NCC千车万人穿越内蒙古暨北大第十三届“二月二龙抬头”冰雪T2拉力赛于3月8日—13日分别在锡林浩特市、多伦县和正蓝旗上演“速度与激情”。
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公里,锡林郭勒盟境内面积4809万亩,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沙地内有滦河水系和呼尔查干淖尔两大水系,大小湖泊142个、水泉16个,河流21条。沙地范围内景区、景点、自然打卡点超过100余个,有着“花园沙漠”“塞外江南”美誉。
锡林郭勒盟紧扣浑善达克沙地腹地,规划设计了自驾游、穿越游两类的1条主线、1条大环线、6条小环线,其中自驾游包括1条主线、1条大环线,穿越游包括6条小环线。线路规划综合考虑了游客的打卡、加油补给、就餐、住宿、如厕等因素,避开城市所在地,以现有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村通为主,结合近年来已经形成的经典线路,既能保障游客旅途中的生活需要,也能充分满足游客游览需求。浑善达克沙地旅游环线全长2700多公里,涉及沿线2000余户农牧户,通过鼓励农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参与和从事旅游经济,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有效带动沿线农牧民增收致富,助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不断取得更大的成效。
(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盟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