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拉善高新区:

党建引领谋全局破难题 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路

依托阿拉善高新区城镇化发展,乌兰毛道嘎查和巴音敖包嘎查集体经济之路越走越宽。
阿拉善高新区巴音敖包嘎查分红大会现场,农牧民喜笑颜开。
园区绿化养护成为阿拉善高新区乌兰毛道嘎查和巴音敖包嘎查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实施“以绩提薪”后,乌兰毛道嘎查和巴音敖包嘎查“两委”班子干劲十足,与园区企业对接合作事宜。
  □刘宏章 赵小丽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村富民的“金钥匙”,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阿拉善高新区)乌兰毛道嘎查、巴音敖包嘎查共有农牧民187户654人。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依据这两个嘎查发展实际,以党建引领,紧扣“村集体有增收,老百姓得实惠”的目标,坚持把发展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确定“党建引领,一村一策,一村一特”的产业转型总思路,狠抓嘎查村集体经济,探索出符合实际的“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行稳致远,实现了增强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工业反哺农业走出新高度、谱就民族团结新篇章、强化以绩提薪激发嘎查内生动力、铺实乡村振兴“致富路”以及新时期的共富之路6个“实景图”,走上了富民强村的致富之路。如今这两个嘎查的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同且略高。

  党建引领增强嘎查集体经济活力 “工业反哺农业”走出新高度

  今年年初,又到了嘎查集体分红的时候,在阿拉善高新区、乌兰布和示范区各嘎查分红大会上,农牧民喜笑颜开,一张张满带笑容的脸庞映衬出农牧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2023年,该高新区乌兰毛道嘎查和巴音敖包嘎查通过园区绿化养护、河道清淤、市政工程、巴音敖包商业广场等项目,使集体和个人分红达364万元,创历史新高;该示范区上滩嘎查、巴彦树贵嘎查和巴彦套海嘎查通过土地流转、面粉加工、道路养护、鸵鸟家畜养殖和环境卫生治理等项目,使集体和个人分红达108万元。

  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农牧户为基础,以合作社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合作社+集体经济”“富民党建”等创新举措,坚持走差异化、多元化发展道路,挂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转变。

  依托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嘎查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组织引导企业与嘎查结对帮扶,4家企业为巴音敖包嘎查捐赠产业扶持资金30万元,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89.9%;利用嘎查集体河滩地与“蒙草”公司签订河滩共同开发协议,探索优质牧草种植,实现嘎查集体经济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用足用活非遗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非遗文化+旅游+影视产业发展之路,成功举办那达慕大会,打响了科泊尔旅游特色品牌。建成集休闲、垂钓、餐饮、养殖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旅游项目,突破单一经营模式,不断拓展集体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乌兰布和这里风景挺好的,靠黄河、有湖,还有个酒庄,这边沙山比较大也比较高,玩儿起来更刺激。这里还有个盐湖,环境挺好的,我们经常来这里玩儿沙子。”越野爱好者樊斌说。

  阿拉善高新区是全盟工业集聚发展地区,以“煤”“盐”“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内蒙古瑞达化工集团是一家盐化工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基础化工氢氧化钾。“近年来,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下,我们与内蒙古瑞达化工集团形成了结对共建关系,企业在经营理念、技术上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我们嘎查集体发展资金少、市场狭小、技术落后等短板。”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马玉华介绍道。

  据了解,该高新区乌兰毛道嘎查为给嘎查蔬菜大棚找到好出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下,该嘎查合作社种植产出的农产品可直接就地配送到园区企业的食堂,同时企业也通过资金投入为嘎查引进人才、技术,在帮助嘎查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的同时,还为企业的员工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的一条龙服务。这一“工业反哺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有效地增强了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兜底低收入农牧户生活保障,也加快了嘎查富民增收步伐。

  “通过积极推进村企共建,持续推进工业反哺农业,阿拉善高新区企业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农牧民‘华美转身’、乡村‘化蝶起舞’,正在由美好愿景走向共同富裕的现实。”乌兰毛道嘎查党支部书记阿迪雅激动地说。

  在嘎查分布式光伏项目现场,笔者了解到由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3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共同投资建设的光伏项目总投资8100万元,总装机容量总装机规模1.8万千瓦。目前项目风电基础、集电线路基础已全部完成,后续施工主要有风机吊装,集电电路组塔架线施工,开关站装饰装修和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项目预计2024年3月底并网发电,投运后年发电量能达到320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煤1.3万吨。同时,我们也依托工业园区用电量大的优势,就近集中消纳光伏发电,推动绿色能源真正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阿拉善高新区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马玉华说。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阿拉善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了让退牧搬迁农牧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建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的进程中,强化“工业反哺农牧业”,让工业经济发展“红利”释放出倍增效应,有效地提升当地退牧搬迁农牧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共荣共富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强化以绩提薪激发嘎查内生动力

  “乌兰毛道”系蒙古语,意为“红树”,乌兰毛道嘎查成立于1958年,位于阿拉善高新区东南部沿黄河一带,地形地貌为山地、平原、沙漠,占地总面积209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牧民83户321人,蒙古、汉、回民族聚居,全部都已转移转产进城,依托园区、服务园区的行业发展,多年来,该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一个相互融洽,关爱和美的大家庭。

  乌兰毛道嘎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内容,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2020年以来,先后获评了阿拉善盟第十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集体、全盟最强党支部以及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嘎查等荣誉。

  走进乌兰毛道嘎查综合服务中心,新建的办公场所宽敞明亮,文化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党建活动室变成了广大党员村民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校”,成为了支部书记、优秀老党员发光发热、言传身教的“大讲堂”,大家在这里可以“红红脸、出出汗”进行谈心谈话,也可以“一事一议”充分发挥民主决策,积极为嘎查的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我们把嘎查活动阵地改造好,就是要让大家觉得嘎查党支部有力量,就是要把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进一步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嘎查农牧民奔小康。”乌兰毛道嘎查党支部书记阿迪雅说。

  据了解,过去的乌兰毛道嘎查是一片荒滩、戈壁,农牧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只能以传统的放牧、种植业为生,经济来源单一。多数牧民依然住在从祖辈手里传承下来的土房或石头屋中,嘎查没有一分钱的集体收入。2004年,该嘎查79户294名农牧民在政策的鼓励下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走出戈壁,乔迁新居。乔迁后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如今的乌兰毛道嘎查农牧民全部实现脱贫,城市化率达到100%,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年来,乌兰毛道嘎查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嘎查稳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打好党员带头谋发展、能人引领助发展、全民一起共发展的基础,有效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整合力,并在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粘合剂”的作用下,落实不定期“碰头会”制度,凝聚嘎查班子力量重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了村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谱写出团结进步“繁荣曲”。

  “现在我们嘎查对患有慢性病、常年吃药的老年人每人每年提供1200元的补助,新春佳节还为全体农牧民发放羊肉。如今在我们嘎查,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发展,大家收入高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嘎查村民翟桂芹高兴地说。

  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步伐,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嘎查村级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阿拉善高新区在全盟范围内率先推出“以绩提薪”试点工作,探索创新和健全完善嘎查村干部报酬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农牧业全面升级、农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富裕。为有效破解嘎查村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该高新区按照“多劳多得”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公开民主,坚持全面考核与重点工作考核相结合、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平时检查指导和日常管理积分相结合,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根据嘎查村干部对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的参与度和贡献率确定绩效奖励和年终奖励的分配方案,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并按照审定结果进行全过程公示。

  2023年,巴音敖包和乌兰毛道两个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了170万元。按照“以绩提薪”方案,收入同比增长达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嘎查,可以拿出不高于增长部分18%的收入用于增补嘎查“两委”班子成员的工资待遇。巴音敖包嘎查和乌兰毛道嘎查的“两委”班子分配额度达12.68万元,实现工资待遇同比增长22.14%。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巴音敖包嘎查和乌兰毛道嘎查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嘎查开展“以绩提薪”提供了宝贵经验。

  “自从开始实行‘以绩提薪’,我觉得工作更有干头了。基层的事情繁杂又量大,现在实行了这样的好政策,是上级对我们基层工作的肯定与鼓励,今后我将铆足劲头加油干,与我们班子携手让嘎查集体家底厚起来、农牧民百姓富起来。”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马玉华说。

  今年,阿拉善高新区各嘎查“两委”班子将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继续按照“围绕园区、服务园区、发展园区”的发展思路,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大做强“党支部引领+公司式运营+股份制合作”模式,在兴产业、强组织、聚人才上创新谋划、精准发力,把更多优质特色产品、乡村美丽风光、优秀传统文化等推出去,把更多的市场经济实体、适用技术、现代生产要素等引进来,不断拓宽嘎查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奋力谱写经济强、嘎查美、牧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下活“产业棋”推进集体产权改革 铺实乡村振兴“共富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依据巴音敖包嘎查和乌兰毛道嘎查两个嘎查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把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重要任务,强化党建引领,多元培育富民产业,不断夯实嘎查村集体经济,持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通过承包土建、绿化、养护、养殖、旅游等工程项目,将党员、农牧民参与嘎查村建设、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带动农牧民创富增收,实现了“牧民”变“股民”、“散户”变“大户”的华丽转身,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提升了嘎查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该高新区组织园区36家非公企业与嘎查“结亲”,引领嘎查集体经济围绕服务工业经济发展融入三产服务业,蹚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据了解,2023年巴音敖包嘎查分红股份经济合作社,每股分红2000元,嘎查集体分红27万元,农牧民分红63.4万元;众心种植合作社每股分红4000元,其中嘎查集体分红13.2万元,农牧民分红52.8万元,共计156.4万元。乌兰毛道嘎查的分红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占股情况,嘎查集体分红25.92万元,全体社员分红60.48万元,共计分红86.4万元。

  “我们乌兰毛道嘎查今后将继续依靠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积极发展新能源光伏产业,开辟商服楼项目,着力打造‘一嘎查一品牌’,实现‘小嘎查、大振兴’,让集体经济产业开出红花,效益结出硕果,让农牧户得到更多发展红利。”阿拉善高新区乌兰毛道嘎查党支部书记阿迪雅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乌兰毛道嘎查和巴音敖包嘎查聚焦党组织“领头雁”作用,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努力把嘎查党支部建成推动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2020年以来,两个嘎查村先后借政策“东风”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挂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折股量化资金共计1770万元,量化735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转变。

  “目前,我们嘎查现有股份经济合作社1家,入股牧民303户459.4股,集体入股资金850万元。已基本构建了‘党建+合作社’‘合作社+集体经济’的产业组织体系,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余元。今后,我们要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把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砥砺前行,让嘎查农牧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马玉华说。

  据了解,2022年嘎查申报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带动相关产业合作社33家1369户农牧民,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89.9%,有效地促进了嘎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这几年我们嘎查的集体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农牧民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每年到年底都可以拿到分红。我姑娘从上大学开始,一直得到嘎查的帮助,每年都有大学生救助基金,为我们家庭减轻了很大负担,我姑娘马上就要毕业了,毕业以后想让她回到家乡贡献力量。”阿拉善高新区巴音敖包嘎查农牧民王英激动地说。

  党建引领产业兴,惠民风来满眼春。阿拉善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党建引领、党建融合、党建赋能、党建增效为抓手,突出“党建+”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走好强村富民路。如今,巴音敖包嘎查和乌兰毛道嘎查两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积累总量达1000万元以上,成为阿拉善高新区因地制宜打造嘎查村多元富民产业实现村强民富的生动实践典范。

  (本版图片由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4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5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要闻
   第06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7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党建引领谋全局破难题 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