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内蒙古立足自身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正在举全区之力、聚各方合力,打造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京蒙携手创新,促成了“所需”与“所能”的双向奔赴,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以科技创新赋能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内蒙古加快实现闯新路、进中游。
“借助京蒙协作平台,促成我们与中国钢研技术团队成功‘牵手’,共同组建自治区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将对包头市稀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包头市科技局副局长仲海峰介绍,由内蒙古标达科技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钢研技术团队联合研究开发的国内首个自主成套6mm厚连续热镀锌铝镁稀土多元合金镀层钢板产品已经实现稳产,订单源源不断,产品供不应求。
以科技赋能“两个稀土基地”“世界绿色硅都”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包头市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建低碳技术和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成功签约落地;包头市检验检测中心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的国家稀土功能材料计量测试中心和内蒙古光伏(硅材料)产业计量中心批准成立;支持和推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规划建设内蒙古第一个国家级“风光储氢”实验、实证基地。
“依靠‘密植高产’先进技术,我们创造了东北春玉米主产区万亩大面积单产新纪录。”通辽市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马忠臣自豪地说。
“密植高产”种植技术,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团队研发的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2023年,该研发团队依托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与中国农科院共建的中国农科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乌拉特中旗、巴林左旗开展集成示范,全区年内建立300万亩示范田,达到亩均增产150斤以上。
“赤峰市设施蔬菜年栽培面积在100万亩左右,每年大概产生300万吨左右的设施蔬菜废弃秸秆。以前,农户都是将秸秆拉出棚外,堆弃在村沟、道边、棚前,进行焚烧,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费时费力。”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项目负责人姜伟告诉记者,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研发的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不仅帮助种植户清洁田园、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化肥使用量,而且秸秆粉碎还田后产生的氮、钾、磷等丰富的养料元素,还改善了土壤结构,更好地提高了土壤肥力。
2023年6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建了研发平台京蒙秸秆生物质利用研发中心,共同研发了设施蔬菜秸秆原位还田腐解菌剂,制定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规程1个。目前,依托该中心已经在赤峰市、巴彦淖尔市开展秸秆原位还田解释菌剂及配套防控土传病害的高效生防菌剂的应用示范,累计示范面积1000余亩,2024年计划推广突破1万亩。
“希望数道智算始终坚守服务北京市国产基础软硬件产业链及人工智能产业的目标,形成全栈国产化算力解决方案,联动乌兰察布等兄弟地区,为更多在京大模型企业提供算力资源,夯实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引领地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在“北京——乌兰察布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成果——北京数道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上说。
作为京蒙两地政协助力推动的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重点项目,数道智算主要算力基础设施设在乌兰察布市,首期计划项目建设约1000P初始算力,为支持国产GPU和算力网络研发、突破“卡脖子”难题提供重要支持。
京蒙科技协作不断深化产出新成果。赤峰市暖捷公司“大型储热系统”、乌海市金科发公司生物降解材料农膜生产线等项目成果,为地方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春风浩荡满目新,协同奋进正当时。2024年“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疾步向前,令人更加期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