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熹《春日》
【原典】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义】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用“无边”形容视野之广,“一时新”既是实景描绘,也是抒发耳目一新的喜悦心情。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特征很容易辨认,“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百花齐放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感受到春天的无穷魅力。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而实际上,诗中的“泗水”乃孔子讲学之地,代指孔门。朱熹从孔子之书中,寻觅到了美不胜收的风物,故以一“新”字形容其不尽欣喜。所谓的“寻芳”代指追慕孔子,探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隐喻孔学之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由此可见,诗题虽是《春日》,实质蕴含深意:诵读孔子之书,研究其精义,深感先圣之道博大精深,犹如春风唤醒万物一般,对后学的熏陶无处不在。这首诗总体上是说对儒学大道和真谛解悟后,心境的开阔和清朗,生命意趣上一片生机盎然。
这是一首虚写游春赏景而实写追慕孔子的哲理诗,表达诗人追求圣贤之道的美好愿望。言辞朴素,生动畅达,构思巧妙,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被誉为千古名句,蕴含了清新、欣悦、蓬勃的无限生机。
【启悟】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看,冰雪消融,流水潺潺,远山渐显绿意,那是春之神笔;听,草长莺飞,丝绦拂堤,枝头重现雀跃,那是春之呢喃;闻,春泥新翻,嫩芽吐绿,泥土味混着青草香,那是春之气息;品,雷笋脆嫩,野菜爽口,幽幽茶香留唇齿,那是春之味道。天地间和煦的春风,催得百花齐放,为我们捧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从古至今,人们似乎格外偏爱春天。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暖,春天也展示给人太多姿态。李白看到的春天是“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贺知章笔下的春天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韩愈诗中的春天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高鼎感受到的春天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白居易描摹的春天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在人们心里,春天不只是四季轮回的序曲,更象征着新生、成长和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些警醒世人的俗语,凝结着“不负春光与时行”的深刻哲思。看北疆大地,春耕备耕次第展开,希望的田野春潮涌动;重大项目接踵推进,发展脉动愈发强劲;防沙治沙马不停蹄,“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鏖战正酣;赶订单忙生产,机器轰鸣的车间干劲十足……春日里的内蒙古,正绘就着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的高质量发展图景。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奋斗者应有的英勇和坚毅;“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奋斗者应有的自信与希望。让我们不负春光,迎着春天的脚步,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奋跃而上。 (哈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