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白事宴齐“瘦身” 乡风文明“上大分”

  □本报记者  白丹

  “移风易俗树新风,美丽乡村气象新。万紫千红总是情,说一说搭礼这事情。一天起来就搭礼,家里眼看买不起米。张三结婚过满月,李四搬家升学宴……”这一段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镇何家圐圙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快板书,说的正是过去人们在婚丧嫁娶上的歪风陋习。

  高价彩礼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是移风易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破解这两大难题,土右旗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将移风易俗工作列入旗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重要内容,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移风易俗工作,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高价彩礼等进行了专项治理,积极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带动广大群众打破旧俗、告别陋习。

  从2022年开始,土右旗先后在美岱召镇何家圐圙村、苏波盖乡美岱桥村等48个行政村组建成立了由村干部、乡贤名人为成员的“红白事”移风易俗代东团,统一制作代东服装和移风易俗明白卡,撰写统一的红白事宴代东词。各代东团结合本村实际,针对红白事的办事待客范围、就餐桌数、饭菜标准等作出指导性规范;及时进行上门服务,提醒村民们从简操办等,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引导群众远离陈规陋习。

  “以前村里操办红白事都喜欢讲面子、比排场,可浪费东西了,东家又忙得焦头烂额。代东团成立后,大家用一个标准办理婚丧嫁娶事宜,不攀比,也就少了浪费。”美岱召镇沙图沟村村民岳克希感慨地说。

  “面子工程”少了,新办简办多了,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社会风气向上向善。代东团成立以来,累计服务“红白事”宴会近400次,宴会的规模、形式和时长均不同程度简化和缩短,平均每场宴会节省5000元左右,真正为村民减掉了“人情负担”,有效制止了乔迁新居、子女满月、升学参军、老人过寿等大操大办的行为和攀比摆阔的情况,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也获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许,更为周边乡村推进移风易俗带了头、打了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闯新路 进中游 万马奔腾向未来
   第05版:先锋
   第06版:市场监管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文艺评论
“红色网格”编织美好家园
红白事宴齐“瘦身” 乡风文明“上大分”
助农增收
每周一学
警民一家亲 共谱和谐曲
“红管家议事坊”破解居民烦心事
抢抓农时备春耕
穷尽半生斗黄沙 誓让荒漠变绿洲
联动更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