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候鸟蹁跹春意浓

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赛罕分局野生动物保护站,将救助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鵟放归大自然。本报记者 王磊 摄
野鸭、天鹅等鸟类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黄河湿地起舞。 本报记者 王晓博 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筑巢。赵斌 摄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黄河湿地内,疣鼻天鹅在戏水。张燕 摄
熊猫鸭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境内湿地嬉戏。包秀奇 摄
成群的天鹅在包头市境内的黄河湿地觅食。张世瑜 摄
疣鼻天鹅、小天鹅等鸟类在呼和浩特市大黑河游弋。本报记者 王磊 摄
红嘴鸥做客乌海湖。 本报记者 郝飚 摄
  □本报记者  白雪

  春回大地,内蒙古多地迎来迁徙候鸟。它们翻飞翱翔,时而漫步于湿地中,时而高速划过平静的湖面,带起阵阵微澜,为春日的内蒙古带来了勃勃生机。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成千上万只红嘴鸥沿着迁徙路线陆续飞抵乌海市乌海湖。在乌海湖岸边,前来观鸟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争相与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互动合影。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黄河湿地,成群结队的野鸭、天鹅、灰鹤等鸟类云集栖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迁徙候鸟来此栖息、繁殖。

  这几天,通辽市科左后旗境内的湿地热闹非凡,大量的迁徙鸟类陆续飞抵这里,有些驻足时日补充一定能量后继续北飞,有些则留在当地筑巢繁衍。

  国土“三调”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面积3.57亿亩,居全国第一;草地面积8.15亿亩,居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

  内蒙古作为迁徙候鸟飞临旅途中的重要驿站,良好舒适的生态环境,成为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让部分候鸟慢慢变成了留鸟。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植物,内蒙古出台了《自治区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全区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工作,重点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地、猎捕野生动物、互联网上非法贩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行为,积极加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建设,在野生动物分布较为集中区域共建设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中心)51个,仅2023年,全区共救助大鸨、丹顶鹤、红隼及大天鹅等野生动物就达1200多只。

  在内蒙古,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生物多元的大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第06版:法治
   第07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8版:出彩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影像力
候鸟蹁跹春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