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的季节,站在准格尔黄河大峡谷观景台远眺两岸,极目之处高原莽莽,大河浩荡。
远处依稀传来嘹亮悠远的曲调:“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弯里有几十几条船……”这曲传唱在黄河岸边的漫瀚调《天下黄河》,古稀之年的奇附林唱了一辈子。奇附林是准格尔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的代表性传承人,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踏遍了黄河与其支流的沟沟壑壑。
从古至今,黄河滋养着、改变着鄂尔多斯高原的人和物。而在高原之上、沟壑之间,无定河、皇甫川、乌兰木伦河、“十大孔兑”等支流又反哺着、诠释着黄河、黄河文化。
风起草原 穿越万年
2023年,无定河(鄂尔多斯段)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无定河美在哪儿?
乌审旗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布日古德说:“与2017年相比,2023年出境断面大草湾水质由Ⅲ类改善为Ⅱ类,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下降56.5%、25.6%。自然岸线基本保持河流原貌;河口水文站断面生态基流能够满足目标要求;瓦氏雅罗鱼、棒花鱼等土著鱼类物种数和覆盖度得到有效恢复。特别是入春以后,越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雕鸮和红脚隼重现无定河。”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中无定河的人类活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0至5万年前。
无定河是黄河13条一级支流之一,鄂尔多斯市段称为萨拉乌苏河,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1.01万平方公里。
即使是寒冷的冬季,古老神奇的萨拉乌苏河依然欢快地流淌着。
萨拉乌苏河畔的史前先民“河套人”,就是从这里蹒跚起步,创造了闻名遐迩的萨拉乌苏文化(“河套文化”)。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批有可靠地层学、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就是萨拉乌苏遗址。它的发现,掀开了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古人类研究史的帷幕,也揭示了内蒙古地区迄今所知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行踪。
2021年,为配合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的考古工作重新启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此项工作。当年9月至11月,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陈福友带队进入萨拉乌苏地区开展考察发掘,发掘到一批旧石器、骨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 。陈福友说,本次考古是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新的考古工作的开始,并取得了新进展:重新确认了1923年法国学者发掘出旧石器的原始位置,解决了长期困扰旧石器考古界的一个学术问题。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2023年8月14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乌审旗开幕,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鄂尔多斯,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一步提升“河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萨拉乌苏遗址考古研究再上新台阶。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岁月长河中,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古迹遗存——拥有着灿烂的萨拉乌苏文化、朱开沟文化和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留存了战国长城、秦直道、阿尔寨石窟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孕育了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古如歌等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文明印记,凝结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鄂尔多斯高原生生不息、庚续不绝的厚重文化基因。
一城一河 如画如歌
“乌兰木伦河经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流向东南,进入陕西府谷县,下游叫做窟野河,属于黄河一级支流。”伊金霍洛旗文旅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2011年,在乌兰木伦河上游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了旧石器地点50多处,采集到石制品上千件。这些器物的类型异常丰富,特别是加工精美的有欧洲莫斯特特点的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说明乌兰木伦河流域是乌兰木伦古人类生存、繁衍、打猎、打制石器的基本区域,在这里曾经生活着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阔的族群。”
仲春时节,登高远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蓝天白云高楼广场以及一条镶嵌的玉带河,是所有滤镜都无法企及的美。作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载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康巴什区“城在森林中,家在花园里”,描绘出“一步一景一画卷,宜居宜业亦宜游”的城市美好画卷。
康巴什美在乌兰木伦河,只见一水环城,河水碧绿,吊桥飞架,彩旗招展,车水马龙。近处的是康巴什第一桥也叫乌兰木伦桥,连通康巴什区鄂尔多斯大街与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白色的斜拉梁式造型设计遒劲有力而又不失时尚。
环绕城区的乌兰木伦河蜿蜒而来,流经康巴什市中心,把城市分成南北两部分,演绎出河在城中、城在河上的美景。
当乌兰木伦河流经城区中心时,又巧妙地蓄水成湖。乌兰木伦湖分为两轴、两带、三区、六个节点,突出“现代草原都市,大漠长河新景”的风貌。最引人注目的是乌兰木伦景观湖河道沿岸绘制的18组大型壁画,全长3.8公里,展现了人类历史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乌兰木伦湖边也成为了摄影师们的理想拍摄地——每当金色的朝阳洒满乌兰木伦河宽阔的水面,仿佛把不远处驻足的康巴什大写意地揽入怀中,水城相依,一座座婀娜的桥身、高耸的大厦倒映在波面,时而平静幽蓝,时而波光潋滟。整个城市天光云影,像是个放大的江南盆景,诗意盎然。
乌兰木伦河最美的一面要数夜景。入夜,最高喷高可达230米的水幕投影音乐喷泉——乌兰木伦湖音乐喷泉,带给你感官的震撼。
乌兰木伦湖河畔灯火闪耀,两岸琼楼、桥梁的彩灯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人们似乎看到了传说中的“星宿海”,让你相信眼前即是诗和远方。
古今相映 标杆前行
“历经风雨涤荡,鄂尔多斯市从南向北十条并行支流流经库布其沙漠,通过达拉特冲积平原,汇入黄河,流域总面积10767平方公里。这里又称为‘十大孔兑’(孔兑,蒙古语是山洪沟的意思)。”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主任王利军指着一幅地图说。
瓦窑遗址就坐落于“十大孔兑”之一的罕台川流域树林召镇瓦窑村,属于距今约55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历经春秋、战国,延续到汉代。
“瓦窑遗址为认识本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古人类社会组织、经济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生活习俗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在鄂尔多斯地区远古历史的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达拉特旗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映泉介绍,从夏、商、周到元、明、清,黄河南岸的达拉特一直就是交易互市、物产富庶之地,也是游牧文化、草原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的交融之地。
《汉书》记载:两汉时期西河郡有美稷县。专家考证古城地理位置在今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纳林村北。
“美稷”之城!光名字就够美够飒!今天的准格尔旗沙圪堵镇中心广场也沿用了“美稷”二字。
据当地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纳林川南通晋陕,北达呼包,历史上的草原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汉代成为南匈奴的统治中心。
“美稷”古城现在只剩下百余米的夯土痕迹,昔日的城墙就位于沟壑纵横的皇甫川流域之间。
准格尔旗水利局皇甫川小流域治理项目负责人杜向华说:“我们结合地貌实际,在山顶挖鱼鳞坑种松树,半坡建水平梯田种果树,沟底缩河造地打大坝,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小流域治理模式,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21万亩。”
西柳沟是“十大孔兑”之一,马利昌汉沟又是西柳沟的一根“毛细血管”。经过去年夏秋流水的冲刷,该处的防洪工程正在抓紧修葺。沟内,一道道柳桩编篱谷坊可以截住黄沙放过洪水,一处处沟头防护蓄水坑阻止沟壑继续向上开裂;山坳上,一片片鱼鳞坑准备迎接油松沙棘柠条等植物扎根固土。
仅这一个几十平方公里小流域,为什么要“砸”3000多万元进行系统治理?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主任王利军认为:“这里的山洪要泻下丘陵沟壑区,掠过库布其沙漠区,冲出滩涂平原区,携带大量泥沙长驱直入进黄河。”
2022年,鄂尔多斯市印发《“十大孔兑”综合治理2022年度实施方案》,启动开展流域治理和泥沙减量、“四水四定”和节水推进、国土绿化和荒漠化防治、污染防治和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和惠民、科技创新和监管能力提升六大行动。
今年,达拉特旗将继续重点推进西柳沟综合治理,聚焦上游丘陵区、中游风沙区,划分9个小流域片区,打造两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和1处沿黄生态廊道,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49.5万亩。
如今,“十大孔兑”流域综合治理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标杆。
大河浩荡,蜿蜒万里,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纳涓涓支流和条条文脉。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鄂尔多斯正沿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