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呼伦贝尔

赵红松:返乡兴业的“新农人”

  □本报记者  李新军

  走进“撒欢牧场”,迎面走来笑意浓浓的赵红松,古铜色的皮肤,带着几分斯文。在呼伦贝尔,提起上库力的“撒欢牧场”,几乎无人不知,牧场主赵红松更是家喻户晓。

  他是“乡村振兴头雁计划内蒙古头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草原英才”“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他是“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人)新三农人、新牧人,是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杰出代表。

  “芍药坡,芍药坡,红松舍命保护着。”赵红松勇斗盗挖者,用生命保护上库力芍药坡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几年的日夜保护,坡内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了许多。除了芍药外,黄芪、鹿晗草、不老草、柴胡、藿香等百余种野生药材和野生动物繁殖数量明显增多。

  赵红松返乡创业14年,从传统种养殖做起,从保护芍药坡到依托芍药坡,把养殖和旅游结合,开创“农文旅融合”新模式,以传统农牧业种植养殖为产品基础、线下旅游为引流端口、网络传媒为传播纽带,将优质农畜产品、旅游产品、亲子研学产品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平台销售,夏季游客资源成功转化为冬季农副产品的黏性客户,既解决了当地旅游季节性强带来的影响,又解决了种植养殖产品销售利润率低的问题,带领周边430户村民共同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盟市专线
赵红松:返乡兴业的“新农人”
张姣:特教路上的“筑梦人”
刘燕:护航生命的“守护者”
劳动创造幸福 奋斗实现梦想
于浩:创意满满的“追梦人”
王红梅:穿梭城市的“摆渡人”
图布巴图:种树逐绿的“治沙人”
魏建雄:传承匠心的“钳工王”
王娟:以爱为桥的“贴心人”
郭月霞:种业担当的“排头兵”
闫孝淼:心系平安的“戍边人”
李秀华:城市颜值的“美容师”
张铁:排水建设的“活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