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紫花苜蓿生物技术 与分子育种取得新进展

  本报5月29日讯  (记者  李国萍)2023年底,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共同申请的紫花苜蓿生物安全评价中间试验基地,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目前,试验基地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已获得了大叶、多叶、高蛋白,多分枝,低单宁,高牧草消化率,适合林下生长,适合低磷土壤生长等多个紫花苜蓿新种质。

  据悉,该试验基地从事的生物育种研究是育种发展的新阶段,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生物技术育种快速、精准、高效,具有明显优势。上述基地是内蒙古首个紫花苜蓿生物安全评价中间试验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生盖营村,主要对前期利用生物工程、基因编辑等技术创制的优质、高产紫花苜蓿新种质进行安全评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思·享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阿拉善
   第10版:锡林郭勒
   第11版:民生
   第12版:北国风光
内蒙古紫花苜蓿生物技术 与分子育种取得新进展
守住文明出游底线
沙地上种出一片“绿海”
黄河内蒙古段输沙 含沙量呈现“双下降”
设施经济林好颜值转化好价值
走遍林区山山水水
数字赋能助力首府 生态绿色发展
矿区复垦土地的“绿色转身”
由浅渐深的绿色版图
蚂蚁森林捐资助力 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