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你们好!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这是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一封温暖回信,情真意切,催人奋进。
这封回信让乌兰牧骑,让苏尼特右旗全旗上下沸腾了。还记得当时,乌兰牧骑队员钢宝力道和吉雅图连夜创作了歌曲《珍贵的回信》。这是一份感动,一份惊喜,一份幸福……句句真言受鼓舞,字字千钧指方向。
多年来,苏尼特右旗力争将乌兰牧骑打造为“四个一流”,即队伍建设一流、艺术(作品)水平一流、设施设备一流、服务功能一流,使乌兰牧骑不仅充分发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传承、文化交流等职能作用,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在加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用心演出
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
苏尼特右旗扬起乌兰牧骑这面红色文艺旗帜,把为群众演出作为第一要务,用精神食粮回报农牧民群众。统筹制定为基层演出的“文艺服务”清单,根据农牧民、城镇居民、学生、部队指战员、厂矿工人等演出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精准确定节目内容、形式和队员构成,提供更为精准的文艺演出服务。突出到偏远嘎查村、边防哨所、工地现场开展“流动剧场”式演出,真正做一支能够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同时,继续保持集中演出与分散演出相结合、流动演出与阵地演出相结合等方式,每年积极组织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草原综合服务活动和乌兰牧骑“六进”惠民下乡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2017年以来,共计演出840场次,区外演出150余场,平均年行程2万多公里。
用情宣传
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遍草原
肩负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担当,苏尼特右旗全面强化乌兰牧骑政治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不仅建成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队”和“宣传队”,完善边演边讲、演讲互动的宣传宣讲服务模式,通过创编好来宝等形式,将惠民政策宣传到农牧区每个角落,以“行走的课堂”服务基层、服务人民。同时,创新实施“一课双讲”宣教模式,通过邀请乌兰牧骑队员和领导干部、国家的孩子、老党员、最美人物一同登台讲党课等形式,让党性教育既有“高大上”的理论指导,更有“接地气”的交流分享。依托乌兰牧骑这一品牌,平均每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就有100余场次,全旗6万余人实现宣教全覆盖。
加强辅导
推动新时期群众文化广泛发展
随着农村牧区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嘎查村、社区民间文艺队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文化特色牧户和群众文艺队在组建编排文艺节目和文艺策划方面缺乏专业艺术辅导。针对基层现状,乌兰牧骑发挥文艺辅导功能,将嘎查村、社区、文化特色牧户、文化站、校园作为辅导阵地,在全旗63个嘎查村启动“探索新时期群众文化创新发展”乌兰牧骑辅导员进基层活动,根据不同层次的文艺队和不同文艺种类的团队每月进行专业辅导,定期对文化站骨干进行培训,实现从为基层“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延伸。
目前,该旗已形成“旗—苏木镇—嘎查村—乌兰牧骑队员体验生活基地”巡回志愿服务网络,“乌兰牧骑+业余乌兰牧骑+小小乌兰牧骑”的志愿服务也发挥着明显作用。全旗7支苏木镇业余乌兰牧骑120人,4支“小小乌兰牧骑”1000余人,14支社区文艺团队600余人,分散服务于全旗各个领域,培育出适应农牧区群众新需要的长效服务机制,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流动服务
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
以践行新时代文明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苏尼特右旗依托“乌兰牧骑+”,深入基层开展综合服务活动。健全完善“乌兰牧骑+”专业志愿服务的模式,打造乌兰牧骑+理论政策宣传、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科普宣传、普法宣传、双拥共建、民族团结等综合惠民的文明实践项目,建立“按需制单、百姓点单”模式,明确由基层选定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研发和提供适合老年人、未成年人、农牧民、残障人士等社会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借鉴乌兰牧骑流动服务的特点,完善流动的乌兰牧骑文化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设置体系,加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联动,整合利用现有文化教育活动阵地和在线学习软件等各类线上线下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服务下基层活动,实现优质文化资源服务共建共用共享,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服务活动中。
苏尼特右旗被列入全区、全国“乌兰牧骑+”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式示范旗。乌兰牧骑常态化开展“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万余次,覆盖人群6万人次。草原文艺轻骑兵志愿者服务队成功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精品创作
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创新性发展
苏尼特右旗努力提高乌兰牧骑文艺作品质量,深刻把握时代精神,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需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充分利用乌兰牧骑实践基地、文化特色牧户、家庭牧场、乡村振兴典型等题材和故事,发现美和创造美,用心用情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办好两件大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边疆稳固等现实生活题材,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结合乌兰牧骑特点丰富创作。
2017年以来,该旗先后组织乌兰牧骑创编了主题晚会《一支轻骑兵从这里出发》、舞台剧《朱日和情》、好来宝《乘爱启程》、歌曲《珍贵的信》《乌兰牧骑井》《红书包之歌》、舞蹈《兵民携手谋幸福》《总书记的回信》《中华民族一家亲》、情景剧表演《心中的歌》、小品《喜鹊叫幸福》等一批深受农牧民喜爱的文艺作品,荣获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剧目等盟级以上创作、表演奖项30余项。舞台剧《朱日和情》被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并首次成功申请到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第七批舞台剧资金扶持。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录制完成的乌兰牧骑广播剧《风展红旗如画》入选了全国2023年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并申报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全旗创作乌兰牧骑主题文艺文学摄影作品200余个,其中《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入选项目。
创新发展
提升乌兰牧骑品牌影响力
乌兰牧骑自建立以来,无论是艺术创作表演,还是宣传、辅导、服务,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充实、调整、改进和提高。近年来,在传承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思想,创新创作方式、表演形式和传播途径,通过舞台剧、小戏小品、民乐队等多种形式进行演出。同时,融入舞美设计,集红色引领者、文艺示范者、社会动员者于一身,形成多重形式效应叠加。注重搜集、整理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注重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虚心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在全旗范围内推广建立了14处“乌兰牧骑队员生活体验基地”,组织队员经常深入基地,广泛吸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中的丰富营养,在深入生活中进行艺术积淀。建立乌兰牧骑精品剧节目库,让经典文艺作品在草原上永远传承。
乌兰牧骑带头传承传唱展示苏尼特右旗地方形象的经典歌曲。建设网上乌兰牧骑,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把乌兰牧骑经典剧目、优秀节目制作成小视频等音像制品大力推送,不断提升乌兰牧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此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举行首映礼。
传承非遗
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北疆文化的重要支撑,乌兰牧骑成为全旗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重要抓手。苏尼特右旗重点鼓励长调、呼麦、马头琴演奏、好来宝、四胡演奏、木偶剧等文艺形式的创作,这些艺术表演形式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苏尼特右旗已经培育苏尼特长调、蒙古雅托嘎、苏尼特祝赞词等自治区级、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传承人18人。
文化交流
扩大乌兰牧骑品牌传播力
苏尼特右旗坚持将乌兰牧骑“走下去和走出去”工作相结合,不断为基层人民和对外文化交流作贡献。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用实际行动推动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文化品牌成功“走出去”,把草原的歌唱给全国听、唱给世界听。先后两次参加春晚,并完成了《三农人物》颁奖典礼、全国政协茶话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手挽手——精准扶贫央企在行动”演出活动、《星光梦想秀》特别节目录制、全国12个省市区巡回演出、“重温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文艺交流演出、全国声乐展演等活动任务百余场。一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弘扬乌兰牧骑精神、蒙古马精神题材的作品,与盟内外、区内外、国内外的很多文艺团体进行交流学习和互相借鉴。
2017年以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先后被授予全国“最美奋斗者”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中央、自治区、盟级荣誉称号50余项,还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获得北疆楷模称号等。乌兰牧骑展厅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苏尼特右旗总结乌兰牧骑60多年来的宝贵经验,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为人民放歌,为时代起舞,用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脚步推进着文化自信自强,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本版图片由苏尼特右旗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