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和“真金白银”的硬核支持,为实现就业“从有到好”的转变创造条件、提供可能。始终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就能激发更多社会潜能,涌现更多创新活力,全面铺实就业的“阳光大道”
花开六月,生机勃发,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即将来临。为了更好地鼓励支持就业创业,内蒙古各地纷纷打出“组合拳”,组织专项招聘活动、提供精准就业指导、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推动就业服务数字化转型……助力求职者和招聘单位“双向奔赴”,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一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2023年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出台了稳就业政策若干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35条举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4%。同时,我区着力强化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对接,提高招聘活动频次,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就业底线兜得更牢、劳动者的“饭碗”端得更稳。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充分,就是要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高质量,就是要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让人民群众更好安其岗位、乐其职业。这就需要从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深入把握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既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开发岗位“增长点”,扩大就业“蓄水池”;也要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推行“政策找人”“政策找企”服务模式,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关键在把握重点、精准施策,促进重点群体“好就业”。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都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促进这些重点人群充分就业,我区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呼和浩特市通过“技能呼和浩特”行动,推进青年技能培训专项计划,有效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通辽市将培育和打造劳务品牌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强化劳务品牌建设、整合优化品牌资源,带动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转移就业;锡林郭勒盟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契机,常态化开展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活动,为重点群体搭建就业“云”桥梁……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和“真金白银”的硬核支持,为实现就业“从有到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千家万户、千行百业的共同期待。始终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进一步确保产业动能更澎湃、市场供需更匹配、就业结构更优化,就能激发更多社会潜能,涌现更多创新活力,全面铺实就业的“阳光大道”,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