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弘扬北疆文化 促进文旅消费——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以精品展览、技艺展示、研学互动等形式展现了内蒙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例如游牧移场习俗、蒙古包营造技艺、察干伊德(奶制品)等技艺,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展现着各族人民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理念;宁城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挂毯织造技艺、植物染色技艺、六合枕制作技艺、耳枕制作技艺等,彰显了内蒙古的地域生态文化和审美情趣,表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和智慧,是各民族技艺互相融合影响的产物。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长调民歌、呼麦,早已经成为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案例;早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朱开沟文化时期,就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陶瓷器物,内蒙古陶瓷烧制技艺体现了中原与北疆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这些丰厚的人文资源,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民族交融的见证,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北疆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孕育和生生不息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是内蒙古地区“多民族、大融合”历史和现实特质的典型体现。内蒙古有4200多公里边防线,是祖国的“北大门”,完成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作为模范自治区的内蒙古要发挥北疆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的凝聚作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背景下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让传统技艺成为人民生活、情感寄托的一部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