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岭上,唱响同心筑梦的壮丽乐章;红色沃土,遍开民族团结的绚丽之花。
这里,是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诞生之地,也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成功实践的沃土。1947年5月1日,那振聋发聩的第一声号角在兴安盟的上空回响,为北疆儿女带来了希望。自此,红色基因、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深植这片土地,成为兴安盟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兴安盟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殊荣,并被确立为内蒙古打造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区,以及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试点。
紧扣主线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三定”规定,并将其纳入年度计划、工作要点和工作总结;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以及国民教育体系,创新性地开发了“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教学课程;
相继挂牌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和理论研究基地,为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平台;
创新性建立了盟委书记民族工作谈话制度,得到国家民委的高度认可,并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兴安盟声音”嘹亮而悠远。
兴安盟始终将民族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了一个“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协同作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
每逢重要节日,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的牧民们便迎着朝阳,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祖国北疆的辽阔边境线上。
兴安盟深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基石。为此,兴安盟充分挖掘利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等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经历一段光辉岁月”“参加一次五一大会”“体验一次共有精神家园”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充分发挥10处宣传教育基地、23处实践创新基地和1088个促进会的积极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这一精神高地。
非遗展示、主题购物、演出展览……每到周末,“体验一次共有精神家园”活动便热闹地在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开展,游客可以在这里“一站式”领略北疆文化的璀璨瑰宝。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艺如诗,寄情于景。多年来,兴安盟深入挖掘文艺文化资源,■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创作了《赞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一批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文艺作品,并以“石榴籽同心筑梦”为主题,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创建工作为引领,开展了万余场特色实践活动,吸引了百万名各族干部群众热情参与,在活动中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谊。
硕果共享 同心谱写幸福篇章
曾经的兴安盟,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然而,这里的人民并没有被贫困所束缚,而是怀着对小康生活的热切向往,接连“拔穷根”“甩穷帽”,交上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时代答卷:6个贫困旗县市、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一历史性成就为全盟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实践。
近年来,兴安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通过“四大行动”和“六大举措”保就业、促增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区前列,谋划实施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兴边富民,打造“一流边防线”让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断“升温”。
粮食生产“十四连丰”、牲畜存栏“十连稳”,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阿尔山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兴安盟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全力推进“六个工程”、持续抓好“三稳五进”的过程中,逐步彰显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实现全盟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548亿元至2023年的703亿元的大幅跃升,展现出全盟各族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积极实践和显著成效。
“家门口”唠嗑队走村入户,群防群治队伍助力平安建设,法治宣传标语醒目可见,熠熠警徽守护万家灯火……从社区街巷到田野乡间再到景区景点,社会安定祥和的平安画卷徐徐展开。
兴安盟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培根铸魂 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在国门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在三潭峡走过“同心桥”,在石塘林熔岩里找寻顽强的“团结树”“和睦树”……走在阿尔山,随处可见的民族团结标识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兴安盟全面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乡村离文艺有多远?如今,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让百姓登台唱“主角”,3400余场农牧民文艺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文艺节目,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兴安盟红城初级中学的校园,同学们用标准的普通话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兴安盟平稳有序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目前,全盟73所原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全部推行使用三科国家统编教材,46所原民族语言授课幼儿园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开展保育教育,被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
此外,兴安盟不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率先启动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建设工作,实施“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积极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浓厚氛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评选,156家集体和208名个人受到国家和自治区表彰。
回望过去,在党的领导下,兴安盟141万各族儿女共同绘就了团结奋斗的壮美画卷。立足当下,兴安盟正向着全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阔步前行,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兴安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