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工代赈模式让农牧民成治沙主角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张璐

  “去年,我在家门口工作了30天,每天平均能挣300元。在家门口既能挣钱又能治沙,以工代赈这个模式真是太好了。”说起在家门口参与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阿其图乌拉苏木呼布尔嘎查牧民巴雅日图乐得合不拢嘴。

  巴雅日图工作的地点在同嘎查牧民朝鲁门家退化严重的5190亩草场上。呼布尔嘎查因气候等原因,土壤表层有浮沙,局部风蚀严重。2023年,锡林郭勒盟打响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后,在朝鲁门家严重沙化的草场上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经过治理,草场流沙整体得到有效控制。

  “防沙治沙项目不但对我家的草场进行了治理,而且项目实施的3年期间,每年还按1亩地3元的标准给我管护费,在施工期间还使用我的铲车,每天给我200元使用费。这么好的政策,为我们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朝鲁门喜滋滋地说。

  农牧民之所以能得到真切的实惠,是因为苏尼特右旗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过程中,■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通过以工代赈模式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根据项目内容不同,他们可参与实施网围栏架设、工程固沙、人工补播等工程,通过人工、机械入股的方式获取劳务报酬,提高经济收入。

  如今,锡林郭勒盟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中,通过以工代赈模式让农牧民成为治沙“主角”,构建起全民参与防沙治沙的新格局。

  “草原是我们的生命,能在家门口治沙,不耽误养牧,不耽误照顾家人,而且还有工资,这个事儿真好。”谈起在家门口上班带来的幸福感,镶黄旗翁贡乌拉苏木两面井嘎查牧民苏日嘎拉图开心地说,他从小就生活在牧区,像拉网围栏、补播、施肥这些活儿,是牧民们的基本技能。

  锡林郭勒盟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思路,在“三北”六期工程、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当地合作社、农牧民共同实施。今年,实施项目共47.58万亩,将吸纳1000余名农牧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这一政府统筹、部门实施、嘎查组织、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让农牧民承担起沙地治理与日常管护双重责任,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社会
   第08版:视界
   第09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习近平向澳大利亚新任总督莫斯廷致贺电
习近平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 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蒙”字标走出内蒙古走向世界
宣传推介东北三省一区 人大常委会首个协同立法项目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强大动力
暑运期间呼和浩特机场加密多条航线
探寻红色足迹 感悟红色精神
以工代赈模式让农牧民成治沙主角
我区为“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颁发纪念章
内蒙古首个“爱心小家”启动
把好事实事办到农牧民心坎上
蒙古马精神读物出版 暨蒙古马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黄釉陶樽故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