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体谋划,因地制宜,持之以恒,攻坚克难,全区农村牧区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服务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为农村牧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边疆地区稳固安宁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场雨水过后,通辽市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宁静美丽,绿油油的农田生机盎然,圈舍里肥硕的牛儿在悠闲地吃草。通往东萨拉嘎查的五彩路,像一条彩色的缎带直通远方,村口路旁极具民族特色的路牌上,标注着到北京的距离为778公里。
“去嘎查,路怎么走?”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询问全国人大代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如今,“去嘎查的路”已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成为老百姓通往美好生活的路。
17.7万公里通村路
清晨,包头市达茂旗巴音查干嘎查的牧民乌日图那顺骑着摩托车,在平坦的公路一路疾驰,时而停下来举起望远镜远眺。沿着嘎查向北而行,崭新的抵边公路直通边境,道路两旁的红砂岩在风中成簇相拥,犹如哨兵般守护着草原。10多年前,乌日图那顺接力父亲守护这片草原,走上了熟悉的巡边路。他说:“过去,在破损的土路上开车,一个来回颠得浑身酸疼。现在,路平坦了,既方便也安全。”抵边公路的建设,将嘎查与国道相连,不仅使边远牧区群众出行和饲草料运输更加便捷,也为兴边富民、守护边防提供了更加安全、畅通、便捷的道路条件。
此时,阿尔山市白狼镇鹿村鹿鸣呦呦。“林二代”曹生荣一边吆喝一边把玉米粒抛向空中,几十只“走地鸡”从四面八方涌来。“刚禁伐时,我们真不知道该干点啥,后来,开始摘野菜、采蘑菇,可路不畅,来的客商不多,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出山的路好走了,客商多了,很多本地居民、外地游客上门来选购山野菜、本地笨鸡,也会接到来自北京、河北等地的订单。”从采伐到采摘,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曹生荣的山货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从挂锯停斧到百万亩人工林郁郁葱葱,从以林为生到绿色产业蓬勃发展,阿尔山人走出一条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新路子。
10年跋涉,10年耕耘。10年来,国家、自治区投入真金白银助力农村牧区公路加快建设,累计下达资金600亿元,支持我区新改建农村公路10.3万公里,完成投资1172亿元。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7万公里,779个苏木乡镇和11050个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17个,创建全国“最美农村路”2条、“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1条。县道沟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已然织就,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11964名“路管家”
“图克镇路段杂草影响行车视线,请及时清理。”通过路长制管理平台APP,路长对管护员下达指令。乌审旗按照“政府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行路长制管理平台APP,公路管养人员通过这个APP,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享资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路长监管体系。该旗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农村公路路面、桥涵养护工程采取专业化养护模式,日常养护采取雇用沿线群众清扫保养模式,2020年9月,乌审旗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县级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
10年来,我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行农村牧区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旗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牧区公路总路长,旗县(市、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嘎查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为县、乡、村三级路长。目前,全区路长总人数达到11964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11594个,实现了具备条件的旗县(市、区)路长制全覆盖,基本建立起旗县有公路执法大队、乡镇有综合执法局、建制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
9296个公益性岗位
一大早,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X714别力盖庙至磴口县公路旁,穿着橘黄色工作服的道路养护工人许玉明就开始清扫公路、疏通涵管淤泥……相同的工作周而复始,不同的“许玉明”们为“畅、洁、舒、美、安”的通行环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0年来,各地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等方式,开发农村公路公益性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提升了人民群众幸福感,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四好农村路”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拥护者。截至2024年5月底,全区农村公路共设置公益性岗位9296个,每个岗位年平均收入2.38万元;共设置非公益性岗位11642个,每个岗位年平均收入2.36万元。
聚焦养护这个重点,全区养护优先,着力激发发展活力,保护发展成果。10年间,累计改造危桥2076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3万公里,实施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3.6万公里。截至2023年底,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列养率达100%,农村牧区公路优良中等路率(MQI)达83.1%,农村牧区公路一二三类桥梁占比达到96.7%。同时,各地在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组织实施上进行探索,部分旗县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等项目整体打包,采取总承包的方式,引入国企负责实施,既节约了建设、养护资金,也提高了工程技术水平。
68条客货邮融合线路
“现在物流很通畅,我们网上买东西特别方便,新鲜的水果、日用品都能直接送到服务站。我们也直播带货,销售本地奶豆腐和牛肉干。”赤峰市林西县统部镇村民刘敏一早就到综合服务站取网购的水果。截至2023年底,林西县已有6个乡镇开通客货邮站点,覆盖56个行政村,开通地区实现了快递进村到户当日达或次日达。
10年间,全区累计投入5726万元,建设苏木乡镇汽车客运站、运输服务站34个,候车亭317个,全区779个苏木乡镇通客运班车,具备条件的嘎查村通客车率达到100%,8个旗县实现全域公交,县、乡两级物流网络节点覆盖率达到100%,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68条,客货邮融合服务站点207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总体水平达到5A级,创建国家级一体化示范县6个。
2021年,和林格尔县成为我区首个被交通运输部命名的“全国城乡运输一体化示范县”。该县积极推进城乡客运改造,开通12条城乡公交专线,行政村通客运公交率达到100%,物流货运、快递、邮递已延伸到全县148个村,辐射600个自然村,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县、乡镇、村三级物流网络。
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串联起了“亮丽内蒙古”,不仅有效盘活了地区资源,而且带动了交通与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羊、天赋河套各色蔬菜瓜果从田间地头沿着畅通的农村公路网,乘坐汽车、火车、飞机,奔向全国各地的餐桌;全国游客也循路奔赴内蒙古,穿越金色大漠,感受千年胡杨,泛舟乌海湖,寻迹山海沙城;深入呼伦贝尔感受草原辽阔,打卡乌兰哈达火山体验月球之旅……喷香的奶茶引来了天南地北的客人、悠扬的马头琴醉了四海宾朋,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产业的叠加效应逐渐凸显。
以路治沙绿美共生
翁牛特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全旗沙化土地面积727.4万亩,约14万人生活在沙区,成为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的地区。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翁牛特旗总结出“以路治沙”的模式,目前已建成“六横十纵”治沙网格体系,全旗穿沙公路总里程400多公里,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78万亩。
全长91公里的乌丹至白音套海生态旅游产业路途经4个苏木(镇),串起沿线周边的特色产业、生态农牧业、红色研学点和特色旅游资源,形成了“公路+生态+产业+旅游”等多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近8万名沿线群众增产增收,而公路两侧稻草网格像一张巨网牢牢地锁住流动的沙丘,实现了“以路治沙,绿美共生”,近日获评“十大最美农村路”。
新希望沿路升腾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向总书记汇报说村里给老百姓新修了13公里水泥路、新建了两座桥。如今,村里新修通组水泥路,成立合作社搞中药材种植、初加工,从过去亩均纯收入不足500元提高到现在的亩均综合纯收入5000元,10年间翻了10倍,集体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现在人均收入超过17000元。
一条通村路,富了一村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把山葡萄和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两大支柱产业。山葡萄产业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全村60%以上农户栽植山葡萄,面积达3500亩,亩产纯收入超过4000元;发展乡村旅游,正在打造集文化休闲、教育研学、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2023年10月,新修的X186县道连接线连通了塞罕坝林场与马鞍山林场,使两地通行路程缩短了100多公里。山上树与树相接,山下路与路相通,此前相近但无坦途的两个林场,牵起手汇聚起扩绿、兴绿、护绿的新力量。
不断翻面的牛排在镜头前的煎锅里滋滋作响,悠扬的牧歌洋溢着幸福生活的气息,东萨拉嘎查的牧民正盘算着把自己的牛肉销往更多城市;小庙子村的变化也吸引了徐云峰返乡创业,他在山坡地果树下试种的几亩中药材茁壮成长,他说想开展药材加工,延长产业链,让过去的弃耕地、山坡地变成聚宝盆……
“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牧区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巩固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对“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广阔天地。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世勤表示,将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提供坚强服务保障。将聚焦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一批穿沙公路项目,打造防沙、治沙绿色屏障;加快推进林区公路项目建设,促进林下特色经济产业发展;加大农村牧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加快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着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农村牧区货运配送绿色化、集约化转型;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通道。
(本版文图均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