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聚全球智慧 共创草业未来

  □本报记者  王雅静

  “风电光伏+治沙”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合作项目启动。

  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启动。

  草创中心“汇聚全球智慧 共创草业未来”国际合作启动。

  7月13日,一场汇聚全球智慧,描摹草业未来的盛会——敕勒川国际草业大会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呼和浩特,聚焦在拥有12亿亩草原的内蒙古。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南志标在大会致辞中所言,此次大会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国家对行业的支持。从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国家对草原的投资平均每亩地不到一分钱。十八大以来,国家十分重视草原建设、草业发展,自2011年,国家已经投资1700亿元,还有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冀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地利是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草地资源丰富。人和是内蒙古拥有我国最为强大的科技队伍之一,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南志标说。

  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系统治理,“草”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内蒙古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重要抓手。大会通过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分享先进技术和成果,把基础优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不断提升中国草业全球影响力。

  “我们瞄准未来产业前景,全面培育草业发展优势。在‘量’上做文章。2023年,全市已建成优质饲草基地145万亩,今年要扩大到160万亩,提供400万吨优质饲草料,饲草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同步将170万亩盐碱地改良为饲草种植基地,力争到2025年饲草种植基地突破300万亩以上。在‘质’上求突破。依托正在创建的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草种质资源收集、精准鉴定与评价、草种质创制与高效育种等核心领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力争在平均亩产、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等重要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突破草业发展‘卡脖子’的问题。在‘用’上找场景。■下转第4版  ■上接第2版  主要在生态修复种子包、优质饲草料产品、人工草地改良、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等业态中,进一步深化拓展应用场景,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呼和浩特‘草业样板’。”呼和浩特市副市长马丙全说。

  活动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林克剑作了题为《大生态观、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下看中国草业》的主旨演讲。

  “科技部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草业技术创新中心,以蒙草为龙头组织全国的技术创新。内蒙古要把呼和浩特打造成世界乳都,配合乳业振兴,我们要做好草的文章,争取把呼和浩特打造成中国的草都,甚至世界的草都。”林克剑认为,要为养而种,解决草业和畜牧业脱节的问题,必须提升天然草场的科学利用水平,真正实现草畜耦合,最终走向草畜平衡,把草资源转化为产业效益。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格日勒图雅嘎查书记朝鲁孟怀着把更先进的技术带回家乡的想法来到大会现场。

  “我们在‘蒙草’科技人员的帮助下种植的驼绒藜好存活,不仅能防风固沙,牲畜也喜欢吃。”朝鲁孟说。科技在牧民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被重视,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也将草产业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场思想碰撞的盛会,为草业发展描摹出一幅动人的未来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稳中求进 奋战巴黎
农发行累计投放水利建设贷款超1.5万亿元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签署所谓 “促进解决藏中争议法案”答记者问
博士后工作站点燃科创新引擎
我国科学家发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关键因素
汇聚全球智慧 共创草业未来
人工智能将助力医疗科技蓬勃发展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