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境,是这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张俊在  郭洪申

  通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晓玲

  “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基本告捷,但是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稳守全区‘第一方阵’面临较大压力。”

  2月27日,通辽市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召开,会议对当下通辽市优化营商环境给出了中肯评价,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立足新起点,创新求突破,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年’行动,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成色得到更大提升。”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通辽市启动实施了三年行动计划,一年一主题,从营商环境突破年到创新年再到争优年,从思想破冰到改革破题再到担当破局,优化营商环境逐年递进升级,通辽市在自治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的排名从2021年的全区第11位上升到了2023年的第4位,其中参评的8个旗县市区全部进入“优秀”等次,社会满意度列全区第3位。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通辽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经济运行逐步爬出谷底、回归合理区间,“突破困局”取得重大突破,开创了7年来最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增速连续两年居自治区第一方阵。

  进一步把“突破困局”的来势巩固好,把“跨越追赶”的速度冲起来,通辽把功夫下在精心精准优化营商环境上。

  高位统筹推进  拧紧“责任链条”

  “各地、各部门要知责担责,顶格推动,把抓招商、优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2021年到2023年的开年第一会都是“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这充分反映出通辽步步为“营”的坚定决心。

  “谁做得好?谁亮点多?谁还有问题?”130位营商环境监督员认真地给各旗市区和部门评分。

  在通辽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亮点比评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四大班子领导坐镇台上,市直部门、旗县市区一把手紧张等待“考试”结果和排名,火辣辣的现场点评更是犹如一份辣味十足的“体检报告”。

  为让各地区各部门认识到自身差距、寻找到追赶目标、激发出内生动力,通辽市注重正向牵引、反向倒逼,开展“亮晒比评”(亮承诺、晒进展、比实效、评实绩)系列活动,让各地“一把手”亲眼看到兄弟旗县的长处,亲身感受本地工作的差距,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紧迫感,奋起争先。

  “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责任部门,我们创新‘三单一函’督办程序。”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局长王欣欣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对规定期限内工作推进迟缓、质效不明显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责任部门发送“提醒单”,仍未落实的,发送“催办单”,催办无果发送“督办单”,抄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责任部门分级约谈,视整改情况向纪检监察机关发送“移交函”,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部门、人员不姑息、零容忍。2023年通辽市共发提醒单1027件次、催办单384件次、督办单148件次,一批企业群众反映的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通过三年的不断实践探索,“包联、调度、督查、考核、亮晒、通报、约谈、追责”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一体化”推进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意识,扭转了个别干部“基础差、起步晚,比不上发达地区”的惯性思维,激发了敢打敢拼、冲锋陷阵的担当气魄,使一个个营商环境特色品牌加快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通辽案例”成长成熟。

  聚焦企业诉求  打通“发展梗阻”

  每半月一次的“亲清半月谈”是旗县党委、政府和企业负责人的“美丽约定”。在这里企业家是“座上宾”和“主角”,企业诉求直截了当,问题直达旗县委书记。

  以高端机械制造及高端铸造为主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龙马集团是国内行业龙头,有着世界级的影响力。落户通辽三年多,投资从100亿元扩大到336亿元,“当家人”樊宪国亲身感知了通辽在支持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力度和温度——

  市、区两级主要领导高频次考察调研,统筹调度、安排全市的资源和要素,组建工作专班,派出项目管家,找准企业痛点、需求,提供保姆式、一站式、亲人式服务;通过顶格洽谈、专班推进等一系列硬核举措推动龙马项目落地开工……

  围着企业“转”、紧盯企业“盼”、鼓励企业“干”,通辽把改革刀刃对准企业经营掣肘、公共服务梗阻。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还真能把事办成!”在通辽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群众发出这样的感叹。通辽市在全区率先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2个,配备窗口及驻厅联络员235人,受理办结龙马集团、梅花生物科技等多个企业、群众反映的各类“疑难杂症”142件,把办不了变成了能办好。

  政府采购办事流程多、资金支付慢、投入成本高是让供应商头疼的问题。“我们确定采购结果由5天减到半天,签订合同由30天减到6.5天,合同备案时间由9天减到3.5天,采购流程时限平均减幅近80%。”通辽市财政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席志刚说。

  计划投资17亿元的内蒙古通辽梅花年产50万吨味精及配套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企业项目负责人说。

  “我们在全区率先探索推行的‘三个阶段’施工许可申办模式,改变了过去项目全流程审批拿到施工许可证后才能动工建设的传统模式,能为项目平均缩短1-3个月的建设工期。”通辽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科负责人陈立峰说。

  全区首创税费“云服务”中心,全区首家调解、仲裁、诉讼“三位一体”金融纠纷调解中心……2023年,通辽市培育形成236项创新亮点,其中88项走在自治区前列,7项改革举措获得国家部委认可,荣膺“2023中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

  紧盯群众所需  做精“里子工程”

  “我在家门口十几分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以前办,要到旗里才行,来回得4个小时。”库伦旗扣河子镇酒局子村的村民范振波,提起去年筹办养殖场办执照的情景很是感叹。

  范振波如此轻松办下营业执照,得益于库伦旗创新实施的市场准入“村里可办”,该项改革举措实现了100%全覆盖,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通报表扬。

  居住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的乌日娜与丈夫分居两地,想要办理公积金贷款,通过“手机公积金”APP,乌日娜完成了线上贷款申请,两人分别在两地就做完了视频面签,当日公积金贷款成功办理。乌日娜激动地说:“直接在手机上就能操作,真是解决了我们的难题。”

  据通辽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主任孙钢介绍,通辽市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公积金贷款“不见面办理”,同时也是全国第一批次实现公积金贷款全流程线上办理的城市之一。

  “您好,这里是‘12345’热线,请问您有什么需求……”“我哥患有严重肺积液,现在乘坐K996次列车,可是氧气袋不足了,能不能帮帮我们……”求助人曹女士乘坐的列车即将到站,“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人员立即联动公安机关,通辽市公安局情指中心紧急部署,最终为曹女士的哥哥送上“生命之氧”。

  通辽市12345“通畅办”热线归并整合了46条政务服务热线,在全区率先完成12345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一体化运行,成为全区唯一实现热线全面整合、集中办公的盟市,有效解决了各类便民热线“号码多、记不住、服务散”的问题。

  “现在这么方便了吗?”一系列贴心举措刷新着企业、群众对于办事便捷的认知。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次办好……借势“互联网+”,通辽对政务服务事项流程进行整合重组、流程再造,建成运营“一件事一次办”审批管理系统,118项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并围绕地区特色产业,创新推出“玉米深加工企业生命周期一件事”“绿色荞麦产业链一件事”“我要开民族特色食品加工店一件事”等特色主题事项51项,压减办事材料50.46%、压减办事环节58.87%、压减办理时间47.83%。

  一切改革从群众需求出发,2023年以来,通辽市实现了98%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7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5964个公民个人事项实现“就近办”,160个事项“全区通办”,1431个事项“跨省通办”,6734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便利度保持全区第一位。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优化营商“软环境”,强健经济“硬”体格,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未来。通辽以其诸多堪称经典的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塑造着通辽的气质、魅力,传递着通辽“跨越追赶”的信心、决心。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通辽市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年行动为引领,持续扩大“通达辽阔、近悦远来”的城市影响力,努力打造诚信通辽、数字通辽、宜商通辽、暖心通辽,从而让在“突破困局”中取得重大进展的通辽,焕发出更加强劲的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自治区政协召开对口协商会议
内蒙古艺术剧院合唱团获三项殊荣
全区京蒙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 帮扶工作推进会在兴安盟召开
“草原村排”激情开赛
全区法治医保建设和基金监管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群众教育 实践活动基层行走进苏尼特右旗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全区经营主体达284.14万户
中共中央就越共中央总书记 阮富仲逝世向越共中央致唁电
环境,是这样“炼”成的
上半年内蒙古地区 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