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把技术送到农牧民家门口

  □本报记者  梅刚

  连日来,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深入阿拉善盟,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推广技术,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在指导现场,林草专家介绍了近年来沙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了梭梭和肉苁蓉的生长特点、生物学特性。

  “专家团的指导太及时、太有用了,为我们搞好肉苁蓉和锁阳种植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新点子,让我们有了很大收获。”在内蒙古宏魁苁蓉集团种植基地,来自阿拉善右旗蓉沙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方立忠信心十足地说。

  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专家们现场操作演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肉苁蓉人工接种及接种后如何管理等新知识,围绕选地整地、开沟、生产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的栽培技术,及时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助力农牧民做好生产工作。

  牧民贡布加布说:“以前我们种苁蓉都是靠传统老经验,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和示范,收获颇多,尤其是学到了种植新技术,对我们帮助很大。”

  除了现场技术指导,专家团还和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农牧民举行了座谈会,就肉苁蓉是否进行森林认证等内容进行了交流。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所长张斌武说:“阿拉善通过系统性地对沙产业进行规划布局,统筹规划各类沙产业的建设内容和布局,不断提高沙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把技术送到农牧民家门口,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展“组团式”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内蒙古自治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把基层一线作为专家人才发挥才智的主战场,引导整合各类人才智力资源向基层流动、为基层所用,赋能产业发展。今年,内蒙古计划开展22期各类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涵盖农业、畜牧业、医疗卫生、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高新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治等多个方面。

  “我们将不断完善服务机制,聚焦基层群众所需、产业发展所求,建立常态化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机制,鼓励引导人才资源、技术服务向一线集聚,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利民,把更多的技术送到群众家门口。”内蒙古自治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张文军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旗县融媒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把技术送到农牧民家门口
乐享多彩假期 筑牢团结根基
用善举点亮生命之光
花式“整活儿”引客来
满洲里市公路口岸红十字 应急救护站投入使用
暖城“官方带娃”,真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