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宁区

青年夜校充电赋能

  □本报记者  郭奇男  

  集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诺琪

  业余时间,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会做什么?

  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健立昕运动馆,老师还没到,不少年轻人已经在教室内开始练习健身操。

  “这次上夜校的机会是我拼手速‘抢’来的,可得好好珍惜。”准备练习健身操的学员李佳说。

  “夜校”这个听起来似乎已是“过去时”的教育形式,如今正以新姿态“闯”进年轻人的生活,成为青年一族提升自我、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针对城市青年群体在文化生活、技能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现实需要,集宁区团委采取“青年点课+团委选课”双向模式,依托“青年之家”,用好团属阵地,拓展社会阵地,创新打造“青年夜校”,满足青年人自我提升、解压、社交等成长需求,让“白天上班、空闲学艺”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集宁青年的新选择。

  立足有趣,上青年人喜欢的课。“一二三四,踢腿;五六七八,踢腿……”在“青年夜校”塑形健身操课堂上,好不热闹。

  学员们跟着老师的口令,随着音乐律动,踩着节拍跳舞。

  赶来上课的张娜兴奋地说:“上班费脑,下班就要练练肢体。课程选择上,我喜欢运动类的,想让自己生活得健康些。”

  不同于以往的“夜校”,现在年轻人涌入“夜校”,更多的是当成工作之余的一种补能。

  如何能将“夜校”上得更对年轻人胃口?集宁区团委以“线上+线下”“普发问卷+精准问需”的方式,摸清青年“想学什么”,统筹资源“满足需求”。

  “为了让青年想来、能来、常来、爱来,我们还实时动态更新需求、分批开设课程、筛选培育优质课程,满足不同人需求。”集宁区团委副书记李雪琛介绍,目前“青年夜校”从传统非遗到青年心理养生,从音乐舞蹈到潮流健身,陆续开发了蒙古族手工艺品制作、中医科普、搏击操、美甲等数十门可互动、能参与、有趣味的课程,已为300余名年轻人提供更多选择。

  聚焦有用,让青年人学有所获。“下班之后干什么?”是许多青年面临的现实烦恼。聚餐、逛街、带娃、做家务……除此之外,青年群体应该有更多的选择。

  “‘夜校’让我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这里的课程既通俗易懂又有趣,让我在工作之余也能不断充电学习,丰富业余生活。”学员张丽高兴地说。

  “青年思想活跃、精力旺盛,‘青年夜校’广受欢迎,说明青年在理论提升、文化生活、素质教育、技能学习、身心健康、社交拓展等精神层面,有更为强烈的渴望和诉求。” 李雪琛说,“我们将联合集宁区就业局、职业学校等多方渠道挖掘优质师资,整合各类资源,找准青年需求的结合点和共振点,打造一批‘出圈’课程,为青年提供宣传教育、技能培训、交友联谊、文化体验等多元融合的专场‘夜校',让年轻人寻求精神富足的同时,有更强的归属感,促进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乌海·海勃湾区
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蝶变跃升
文明典型引领风尚
油画小镇绘就多彩画卷
绿宝茄子喜获丰收
织牢织密慢病防治网
青年夜校充电赋能
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0万人次
村里建起农贸市场
让诚信之花盛开绽放